30岁了还来得及吗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这是新世相的第篇文章

Sayings

我发现,身边很多离开家乡、到北上广坚持拼搏的人,在30岁前后这两年开始不约而同考虑“要不要回家乡发展”。同样,30岁前后,人们的其它行为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明显从少年心态,变为成年状态。

30岁这个年纪像是对我们的诅咒。人生走到半路,时间似乎已经很少,之前的自由奔放,以后看起来会难以原谅,更多要考虑长远。人们总认为30岁必须发生点什么。(然后这种焦虑开始前移。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从大约25岁开始,人们就提前进入焦虑期,以“还差几年到30岁”作为评判自己生活成败的时限。)

这个年纪本来拥有无限可能,却开始早早感到“修正自己人生的机会已经很少”,因此主动砍掉很多可能性,让自己变得安分。30岁的人,会逼迫自己对人生做长远的决定,之前舍弃不了、不愿意妥协的,到了30岁开始松动。

我们采访了28个30岁左右来到北上广工作的人,听他们怎样考虑是否回家这个问题。他们有困惑,也在挣扎。每个挣扎的人都在跟自己的雄心对抗。那些抱有“绝对不会回家乡”打算的人,已经抓到了大城市发出的信号,并把自己跟它匹配起来了;那些在30岁已经决定回家乡的人,也是坚定了某种决心。

很多人的确在被“30岁诅咒”指挥着。也许是好事,越意识到选择机会的稀缺,越会慎重每一次机会;但也许是坏事,30岁其实不是什么特殊年纪,也不意味着一切不能重来。比30岁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因为30岁这种不真实的逼迫,而去走一条本来可以不走的路。

30岁,是不是到了考虑回家的年纪

作者:那些30岁的年轻人

一、30岁了,不会再回家了

1、“32岁突然找回了那种感觉”

大猴仔|33岁|创意营销

辽宁抚顺人,现居北京|离家14年,目前租房

当初为什么离开家|还没毕业就在离家车程一个多小时的省会工作,在电视台做配音/音效,赚很多,每天都在跑场。坐在琴和效果器面前机械摆弄着听过几万遍的音效,无聊,一直是个重复的过程。有一天和我妈说我要去北京了。我妈说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呀,真的不考虑留下了?我说电视台一个主持人特别支持我,他说我要是你这个年龄我早就跑了。(当年马上24岁)

用一个词形容你的30岁|丰满。

大学学习电子作曲,产出的作品不少,到现在听还是很时髦呢哈哈。后来那种“坐在电脑面前今天不把这首歌编完就不睡觉的劲头”越来越少了。年,尤其是这一年,32岁,突然又找回了这种感觉。为喜欢的偶像出新歌做翻唱版,又和艺术家朋友联合做了一张原生态专辑。朋友都说我每天都把日子过得满满当当的,我很喜欢做完这一件事还有下一件事等着我的感觉。

日子都被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填满了肯定满意了。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于……时间总是不够用,毕竟还要上班,还要做工作上的事。

我好像没有什么时间去恐惧……真的没有恐惧。好多20多岁的年轻人就很怕自己30岁30岁的,告诉你们,等过了30岁,你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大城市的什么让你离不开|20-30岁所谓最好的年华吧,都是留在这里的呀。朋友圈子,生活习性,还有一切大城市该有的怎么讲,先进的东西(比如共享单车我妈来北京看到的时候都啧啧称奇觉得这个东西太棒了)。我的家乡的生活真的就是几点一线,毫无乐趣。

每次过年亲戚聚会的时候,会想说,嗯,幸亏我跑得远。那个时候总是能很清晰的看清他们的思绪,觉得外面的世界啊,你们真的应该多出来走走。所以我每年都带我妈出来旅行,现在差不多是第六个年头了吧,变化超级大,从她身上就能看到。

家乡的同龄朋友完全没有让我羡慕的部分,如果让我回去过那种日子我会痛不欲生。无法接受的大抵上就是,为了结婚而结,为了生娃而生,没有爱情,没有生活,没有灵魂吧。

从来没有过要回家,倒是想把父母接来身边。

2、“真的有那么多人想回家吗?都30岁了还回得去吗?”

爱民|30岁|产品经理

浙江绍兴人,现居北京|离家8年,有房有车

当初为什么离开家|因为不喜欢和家人待一块(并没深仇大恨,只是不想有人管我),所以哪怕以后不在北京,也会一直在大城市。

用一个词形容你的30岁|中庸。

想了半天,只能用这么土的词。因为很普通,在各种人群中都很普通。

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意。哪怕我满意了,我也要让自己不满意,否则我就真的中年人了。我相当恐惧,恐惧自己没法再提升了,停在这里了。但再提升哪那么容易呢?并且我觉得过去挺顺的,要一直顺下去也挺难的。没办法,总要努力的。

大城市的什么让你离不开|我第一反应是工作机会,但想了下,应该是大城市对文化多元的包容,以及作为信息发源地的领先感吧。如果三亚、大理这类地方能提供一样薪水一样内容的工作,我也不会去。

跟家乡的同龄朋友的生活状况差别应该还挺大的。至少他们的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和图片,都是我不能忍的。不过更多的同龄朋友,我都没他们联系方式了。没有我羡慕的,也没有我无法忍受的。我不会和他们对比,也就没对代入感。归根到底还是我根本没动过要回家生活的念头吧。

有机会想换个大城市生活。话说,真的有那么多人想回家吗?都30岁了还回得去吗?像我这种“小镇青年”,怎么还回得去?

3、“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生子、养老的前景感到忧心,但也没有感到非常绝望。”

九连环|30岁|记者

福建人,现居上海|离家12年,刚购置婚房

当初为什么离开家|大部分人都要为上大学离开家吧,家乡只有电大,难道要去电大深造吗……大学在福州,上大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不会留在福州,也不打算回老家,老家太小。虽然读的是师范专业,但是不想当中学老师。

用一个词形容你的30岁|合适。

工作合适,生活状态合适,忙碌的程度可以接受,焦虑压力的程度也可以接受,经济情况良好,现在的住房虽然离市中心很远(地铁一个多小时),换不起更便利的房子,但也没有为这件事情万分糟心,只是偶尔糟心的程度。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生子、养老的前景感到忧心,但也没有感到非常绝望。

偶尔在夜半尿急回醒,茫然状态的时候,从内心里深深觉得自己这里那里常常有做得不对,是个大傻逼的觉悟,但是睡醒之后,也可以压下这种情绪,跟自己和解一下。偶尔怕生活里发生重大到自己的经济、心理无法准备的大变故,其余无他。

大城市的什么让你离不开|选择的可能性。与阅历、学识近似,以及更聪明,更有趣的人共事交往。如果想看什么有趣的电影、喝不错的酒,买不错的衣服,花钱就可以,不用受地理条件限制。

家乡的同龄朋友,他们有他们的开心,我有我的,各自选择,都挺合适。羡慕的部分,家乡好吃的多。饮食才是最大的乡愁吧,口腹之欲断不了……过年的时候,穿着卡通棉睡衣在屋子前晒太阳,妈妈把吃的端出来,或是十分钟就可以跟朋友聚在一起吃宵夜的时候,有想过在家真好啊,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回家生活。

4、“我不会回家,但希望与家乡保持一些永不磨灭的共性”

Dew

29岁

表演艺术制作人、策划人

福建南平人,现居北京

离家10年

租房

当初为什么离开家|求学与求知。在很多次不同情境下面对自己不足的失落里,意识到成长才是个人最重要的课题时,北京成为现阶段的Bestchoice(未来不一定)。

用一个词形容你的30岁|迷宫。

出口越来越清晰,过程越来越有趣,答案越来越未知。每一瞬间都在变。但总体有条不紊,事事渐备。

以前恐惧的太多了。“恐惧”或许太正式了,用平常话来说是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来自压迫的现实,也来自多变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互相影响(那时小小的我备受蹂躏)。现在的恐惧埋藏得更深,不像以前那么直观,感受那么强烈,而是在顺利的事情后,藏着一个“怀疑”,在完满的设定中,闪现着一个“虚无”。真是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连恐惧都变得这么撩人。

大城市的什么让你离不开|无界限,有朋友。

比较少冒出想回家的念头,但也会想妈妈想到哭,尤其是生病的时候,什么都没胃口,全身心都在想我妈做的那些小菜那口粥。

每次过年回家即能深刻体会到你已经成为“故乡的陌生人”和“猜不透的女浪子”。这种认知差异是必然的,人与人之间,参差不齐,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一日千里。但对我来说,希望与家乡保持一些永不磨灭的“共性”,那些缓慢进化成形的东西,比如口音,比如饮食习惯,比如妈妈给予感性的教养。

跟家乡的同龄朋友最大的差异来自于内心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xw/6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