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药材鉴别方法药厂中药材采购老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2.熊胆: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

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6.石膏:取粉末2g,于℃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7.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荧光反应。

8.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试管内,加蒸馏水5ml,冷浸20分钟后,滤过,取滤液强力振摇5分钟,有持久性泡沫产生,以此检查皂甙。

9.山药、茯苓、三七、贝母、此类药材用粮食粉末伪造者较多,用热水浸泡后,粮食铸制者会溶化,正品不溶化。

keyto→:眼看主要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表面粗细、断面的纹理等方面。每种药材都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如川芎的根茎为不整齐的结节状团块,何首乌横断面由三生维管束形成的“云锦花纹”。通过对药材表面颜色的观察,可以分辨出药材的产地和质量的好坏,如内蒙甘草,表面棕红色质优。断面的结构、颜色与药材的特性直接有关,如大黄断面的“高粱渣”、“星点”、“锦纹”。

一、看外观

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看药材的表面

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

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

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比如在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二、手摸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三、口尝和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

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四、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10.蜂蜜的掺伪鉴别蜂蜜最常见的掺伪是饴糖,蓰粉,糊精等.可利用其理化特性不同而鉴别取蜂蜜一份加承4份.稀怿摇匀,然后镣球滴人糟情,如有许多絮状物轰明掺有饴糖;男取蜂蜜适量.加5~6倍量的水,搅匀,加热至冒泡.放冷一加碘液一滴.摇匀,如显蓝色或标褐色说明掺有淀粉和糊精。

11.金银花掺伪品的鉴别市售金银花有许多咎伪现象,曾发现有掺人蜂蜜,糖浆,食盐水滑石粉,泥土等.再晒干外观难以鉴别取盘银花.置烧杯中.甩承浸泡3分钟,搅拌.沥去水分.干燥后称重,正品金银花水洗液澄请或基本澄清,减量在15以下而掺伪的金银花水洗液混蚀,有的像泥浆水一样.有的有沉淀物?水的味道或甜或成,减失重量在3~50之间。

12.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浆果干燥后呈不规则的球形,直径5.3~10mm,表面紫红色至棕黑色,皱缩凹凸不平,微有光泽,内含种子1~2枚。种子椭圆状肾形,长3.5~5.0mm,宽3.0~4.1mm,厚2.2~2.8mm,表面黄褐色,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种子腹侧凹入处,种皮硬而脆,种仁肾形,上端钝圆,下端稍尖。胚乳淡黄色,含油分,胚细小,埋生于种仁下端,千粒重10.79g。

南五味子:由多数小浆果聚成的聚合果,近球形,直径2.5~3.5mm,小浆果卵形或近圆形,成熟时深红色至暗蓝色,肉质,直径6mm,果含种子1~3粒,种子肾形、灰褐色,长约4.5~5mm,宽约3.5mm,厚2.5mm,有光泽,胚乳丰富,胚小,直立,千粒重5.2g。

13.柴胡:正品药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红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质地较硬,习称北柴胡、硬柴胡。后者在我国南方亦产,质地较软,习称南柴胡、软柴胡。

其药材鉴别特征: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3~8m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本省安庆、芜湖等部分地区曾以柴胡.或红柴胡的干燥茎叶充作柴胡药用,习称春柴胡。又称竹叶柴胡。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全草通常长20~30cm。多为基生叶。柴胡叶片呈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2cm,宽5~16mm,先端长浙尖,中部宽,具5~9条平行脉;

红柴胡主要区别为叶片线形或狭线形,宽2~6mm。据最近研究结果,柴胡根中的皂甙含量为柴胡茎、叶的5.8倍;根中的挥发油含量为柴胡茎、叶的3.3倍。由此可见,柴胡应以根入药。

14.大黄:正品药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药材鉴别特征:根茎直径3~10cm。新横断面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本省常见的大黄伪品主要有:

①华北大黄其药材根茎直径1~5cm;新横断面无星点,在紫外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②河套大黄其药材根茎直径1.5~4cm;新横断面无星点,在紫外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③藏边大黄其药材根茎直径1~5cm;新横断面在日光下显蓝灰色,在紫外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④天山大黄。其药材根茎直径2.5~4cm;新横断面无星点,在紫外光灯下显紫色荧光。

15.延胡索:正品药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其药材鉴别特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5~15m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

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取本品粉末2g,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加1%铁氰化钾溶液0.4ml与1%三氯化铁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显深绿色,渐变深蓝色,放置后底部有较多深蓝色沉淀。另取滤液2ml,加重铬酸钾试液1滴,即生成黄色沉淀。

常见延胡索混乱品种为同属植物伏生紫堇的干燥块茎。又名夏天无。其药材鉴别特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5~20mm,直径5~15mm。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无臭,味苦。取本品粉末2g,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加1%铁氰化钾溶液0.4ml与1%三氯化铁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显浅绿色至绿色,放置后呈蓝绿色,无沉淀。另取滤液2ml,加重铬酸钾试液1滴,亦无沉淀。

16.三七:正品药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少数皮孔及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体重,质坚实,用力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皮部常呈铜绿色,习称“铜皮”;木部质硬如铁,习称“铁骨”,有微呈放射状排列的纹理。

气微,味苦而后回甜,并带有类似人参味。老药工有“猴头三七,铜皮铁骨”之说。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8mm,下端直径约3m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

边缘灰色。其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常见的三七混乱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菊三七:菊科植物菊三七。产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其干燥根在我省部分地区混作三七药用。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拳形或类圆形块状,长3~6cm,直径约3c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全体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突起物大小不等,顶端有时可见明显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有细支根或断痕。质坚硬,断面灰黄色,并见维管束放射状排列,呈菊花心。气无,味微苦。

其根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木栓组织5~7列扁平细胞组成;皮层薄壁细胞圆形或多边形,间隙明显;维管束外韧形,2~3轮环列,呈同心圆放射状,单个外韧型维管束呈圆锥形。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外侧呈弧状;

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延长,射线细胞径向排列;髓明显;薄壁细胞内含大量菊糖。本品虽有活血消肿功效,但与三七相比,差异很大,应视为三七伪品,禁止混用。

②藤三七:落葵科植物落葵薯。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其干燥块茎及珠芽在我省少数地区曾混作三七药用。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块茎类圆柱形,稍扁或弯曲,长2~7cm,直径1~3cm。

珠芽呈不规则的块状。全体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瘤状芽突起,有的有被折断芽留下的疤痕。栓皮稍厚而粗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具粉性。经水煮后干燥者,断面黄棕色,角质样。气微,味微甜,嚼之有粘性。

其块茎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木栓层9~12列细胞,皮层狭窄,内侧散有少数类梭形纤维状石细胞,壁较薄,木化,壁孔明显,单个或2~3个成群;维管束外韧型,呈稀疏环形排列;韧皮部及木质部均狭窄,形成层成环,呈压缩状;

髓占大部分,其中散有小形维管束。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较大的圆形粘液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本品亦有活血消肿功效,但与三七功效差异很大,应视为三七伪品,禁止混用。

③假三七:我省还有部分地区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将小莪术药材混充三七出售。莪术与三七为两种不同药材,二者功效根本不同,应视为三七假药,予以取缔。

17.山楂:正品药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山里红.的干燥果实。其药材鉴别特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2~4m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部分地区曾将蔷薇科植物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混作山楂药用。其药材鉴别特征:本品呈类球形,直径8~14m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的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

气微,味微酸涩。本品有行气散瘀,收敛止泻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内服常用量为9~12g。

18.土鳖虫:正品药材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又名地鳖虫。其药材鉴别特征: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0mm,宽12~24m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

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冀地鳖长22~37mm,宽14~25m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19.树脂类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圆四方式或肉包形,表面暗红色,附有摩擦的红粉。破碎面黑红色,有光泽与细孔,质脆易碎,手捻染指血红色,为其鉴别要点。气微,味淡微咸,咀嚼有砂样感。取本品末置烧杯中。

加沸水半杯,水液不着色为正品;反之,水液呈红色,并有油样物浮水面则为伪品。火燃之冒烟呛鼻,伴有苯甲酸香气者正品;火燃冒黑色浓烟,有明显松香味者,则为松香加入红色染料等物制成伪品。

伪品百合科植物龙血树脂或称索科特拉血竭,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红色。破碎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质脆,手捻染指紫棕色。味微涩。咀嚼有粘牙感。火燃冒浓烟,不呛鼻,无苯甲酸气味。

今日推荐资源

1、中药材供应商年度审核表

2、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

3、中药材及饮片掺伪染色检测技术

4、中药材拣选、清洗岗位操作法(SO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cd/7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