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明朝三杨之一

建瓯(古属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简称芝,建宁府府衙驻地、建州州衙驻地。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撤县建市。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这里的辰山日出绚丽,晚霞灿烂;云浪天涌,松涛动地;石落锦谷,雾漫翠峰。为建瓯诸山之冠,“四大天柱”之首,有“辰山拱北斗”之称,建瓯第一高山,福建第三高峰。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叶齐:

叶齐,字思可,建安(今建瓯南雅梅村)人,后迁居建阳崇化里(今属书坊乡)。叶齐属叶公沈诸梁第50世孙,叶灏第9世孙叶安仁之子,自幼从师学儒,宋太宗端拱元年()中进士。

叶齐金榜题名后,历任馆陶县令、著作佐郎、直国史馆、颍州通判(相当于现代的副厅级领导干部)等,政绩史志有载。年10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历代状元》一书(第9至10页)撰有其传略。但他仍不是确切意义上的“状元”。

袁枢:

袁枢,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在故乡南桥上曾题诗:“玉龙倒悬过寒潭,人在云霄天地间。借问是谁题柱去,茂陵词客到长安。”17岁进杭州太学,20岁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宋孝宗隆兴元年(年)中进士。孝宗隆兴元年(年)中进士。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

袁枢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吴激:

吴激,宋、金代书画家,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吴激词多作于留金以后。篇数虽不多,皆精微尽善,虽多用前人句,其剪裁点缀,若皆天成。今存20余首,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如“山侵平野高低树,水接晴空上下星”(《三衢夜泊》);“地偏先日出,天迫众山攒”(《鸡林书事》)。他的《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岁暮江南四忆》等诗,含蓄地表达了乡国之思。

杨峻德:

杨峻德,原名杨克宽,字占魁,化名杨适、杨实等,福建省建瓯县吉阳乡吉阳村人。闽北党组织、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年5月23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是早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革命先烈。

徐遹:

徐遹,字绍闻,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崇宁五年()七十六岁时对策称帝意,特比正奏名第一恩例。赋诗有“白发青衫老得官”句。政和六年()官秘书省著作郎。直秘阁,知广德军。

先是秋闱中式买舟抵都下,时同舟六人,陈李张黄苏周也,徐亦舆焉。陈曰:“舟中之人,凡七,请以七人同舟联一律。”周云:“陈李张黄周与苏。”张云:“更添徐子分相投。”陈云:“竹林风月连三郡。”李云:“北宿光芒聚一舟。”苏云:“作者应知同议论。”黄云:“诤臣须是合谋猷。”徐云:“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及次年春榜徐遹状元及第。

范汝为:

范汝为,建州瓯宁(今属建瓯)人,南宋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虽告失败,但其斗争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夺取地主土地的尝试,对后代的农民革命仍有一定的启示。范汝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率领的部队的余部,还在继续与腐败的宋朝廷做着英勇顽强的斗争。

陈诲:

陈诲,字巨训,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唐名将。天生体质矫健,始生数月,足劲能履,其父异之,因名为阿铁。及长,矫捷有勇,又叫做陈铁,闽国王延政用为战将,屡立战功。祖茂新,父滔,长子德成。

陈诲一生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是闽国皇帝王延政的得力干将。多次为闽国以及南唐屡立战功,擅长水战,他带领的建州方面军队多由闽西北山民组成,强悍善战,号称南唐境内最强的部队。

郑珏:

郑珏,字致刚,建安(今建瓯小桥阳泽)人。北宋政和八年(年)戊戌科王昂榜进士,宋高宗擢为监察御史,再迁谏议大夫、签枢密院事(位同宰相),特封建安开国男,食邑四百户。郑珏忠君爱国、疾恶歼邪、拨乱反正,为安定南宋一代的偏安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日夜为国操荣,甚至废寝忘食,鞠躬尽瘁,辅政百日,终致身亡。高宗不胜哀悼,曾说:“朕丧元子,犹能自身排遣,于珏殆不能释也。”遂亲笔诏谕:“赠太师(正一品)、谥忠穆。”绍兴三年(公元年)十二月,敕葬建州城南紫芝山,立祠祭祀。

黄升:

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

孟贯:

孟贯,字一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孟贯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马子严:

马子严,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淳熙二年()进士,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能诗,尝与赵蕃等唱和,《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减张籍、王建之乐府”。尝知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咏琼花》诸作,知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近人赵万里辑有《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

毛直方:

毛直方,字静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咸淳九年()以周礼领乡荐,入元后不仕,优游闾里,授徒讲学。及科举制重兴,郡内以明经擢进士第者,多出其门。省府上其名,始被一命,得教授致仕,半俸终其身。所编有《诗学大成》、《诗宗群玉府》三十卷,所著有《冶灵稿》四卷、《聊复轩斐稿》二十卷。《元诗选·三集》录其诗二十六首。

葛绍体:

葛绍体,字元承,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黄岩(今属浙江)。有《东山诗文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山诗选》二卷。据诗集中作品观察,葛氏可能在嘉兴等地做过地方官,亦曾寓居临安。

叶廷珪:

叶廷珪,字嗣忠,号翠岩,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除武邑丞,转知德兴县。著有《海录碎事》二十二卷。事见《宋史翼》卷二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四。

谢璧:

谢璧,字朝用,号梅溪,又号拙庵,南宋建安县宁垱(今福建建瓯)人。登宋理宗开庆元年(年)已未榜进士,因其丰姿俊雅,才学超人,又与寿安公主赵珍珠(-年)同庚,遂被理宗选为驸马,并赐府第于临安(杭州)安济桥西。

为人秉性刚直,不避权要,奸雄贾似道专权,众多朝臣为其挟制,惟谢璧勇于与群奸对抗。宋景定元年(年),忽必烈进攻鄂州(武昌),贾似道与敌议和,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条约,还谎报皇上:“鄂州之围已解”。当时谢璧与群奸争论,反对议和,力主抗战,因而更为群奸所忌,遭到排挤。谢璧的精忠之情在当朝无法伸张,于是托父病重,请归故里养亲,未获准。寿安公主同情,奏请皇后,方得夫妻偕归故里养亲。临行时,朱浚为他的《拙庵诗集》作序,朝中诸僚友各赋诗送别。

童伯羽:

童伯羽,字蜚卿,宋代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祖籍广陵,唐末迁入闽。南宋绍兴十四年(年)生,祖父名志贤。其家依溪筑室,名其溪为玉溪,后遂以玉溪为村名,今属建瓯市吉阳镇。童伯羽寡言笑,喜读书,一生不仕,惟从朱熹学,潜心理学。著《孝经衍义》、《四书集成》、《五经训解》、《性理发微》及《玉溪吟》。朱熹曾到玉溪,对童伯羽极为推赞,题童伯羽所居之堂为“敬义”。并作敬义堂铭;读书楼称“醉经”。谢枋得瞻童伯羽像,赞曰:“道宗孔孟,学续朱程。著述充汗,惠我后人。”学者称童伯羽为敬义先生。

雷机:

雷机,字子枢,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元延祐(~)年间进士,授官古田丞。雷机为官以惩治强暴称著,他尽心狱事,经常夜半孤灯翻阅旧案,慨叹“人命至重”。曾清理不少冤案,为民伸张正义,深得人民拥戴。

袁说友:

袁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宋绍兴九年(年)生。孝宗隆兴元年(年)进士,调溧阳簿。淳熙四年(年),任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后调任池州、知临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户部侍郎、文安阁学士、吏部尚书。宁宗嘉泰二年(年)以吏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三年(年),拜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正二品)。(《闽书》第页有传。另《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

游次公: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又号寒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以奉议郎通判汀州。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谓其“诗词皆工”,并载其宫词《虞美人》云:“范石湖(成大)座上客有谈刘婕妤者,公与客约赋词,游次公先成,公不复作,众亦敛手。”

孙道绚: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平著词甚富,晚以火毁。铢搜求流傅于人口者,仅得六首。张世南《游宦纪闻》录其悼亡一首,最为人所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了五首。赵万里辑本存词八首。《诗人玉屑》也记载了她的诗词片断。

杨荣:

杨荣,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

当然,建瓯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你还知道哪些建瓯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n/11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