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春天的浙贝母

因为疫情,这个春天等得很漫长,但这个春天,因为众志成城的抗疫而更加灿烂。春日短暂,上下班黄河路上的玉兰开了又谢了,长江路红叶梨一夜白头的烂漫似乎只是一场梦幻,杨柳绿了,桃花开了,菜花黄了,所有植物都在追赶着春光,病毒在人世间的猖狂和飞扬似乎很遥远。

好在,武汉的疫情得于控制,欣慰于这个春天,注定不会错过。其实,是朋友圈看见苏州穹窿山的浙贝母开了,那铃铛一样的小花,绿白色的花瓣上可爱的斑斑点点,催动了禁锢已久的身心。时不待我,这样晴好的天气,花一下子就会谢了的,叫上几位爱好植物的同事,医院的沈主任等几位同道,立马赶到了穹窿山。

穹窿山那么大,又有不少名人古迹,逛个一天也不够,据说长在茅篷坞,那就直接茅篷坞吧,幸亏有观光车道直接到了孙武园,车子里出来就是茅篷坞景区。

虽然朋友介绍得很清楚,但这里上山下山,往左往右,四通八达。看了半天地图也没看明白,那就不管了,随便看吧。

停车场边上两棵桃花开得很艳,但我们谁也没在意,倒是树根下的一棵异叶天南星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棵天南星不大,植株很矮,但已经有佛焰苞了,卢药师对着它左拍右拍,在虞山,发现一棵异叶天南星是天大的幸事,一下子大伙了进入状态。

孙武园,据说是孙武隐居的地方,沿着山坡,上上下下建造了不少亭台楼阁。今天的主要目标是浙贝母,我们像扫雷一样扫过孙武园周围的一片片草地和山坡,那是一般游客从不敢踏足的地方,乱石嶙峋杂草丛生。

在有个长着大香樟的院子里,荒芜般布满了紫背天葵、绞股蓝、刻叶紫堇等各种野生草本植物,那细细弱弱开着紫色小花的不就是夏天无么,柔美是罂粟科植物的特性,真是惹人爱怜。

沿着山坡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沟壑,猫着腰一脚高一脚低,陡峭的山坡上是一片梦幻般摇曳的华东唐松草,小徐大呼小叫着采了一大把,斜斜地挂在背包上,那样子美极了。

松碎的石块和一段段的枯木阻挡着前行的脚步,但寻找的目光漫山遍野,越过了草丛,越过了枝枝丫丫,就是不见贝母的踪影。山谷里,伙伴们不时传来阵阵欢乐的笑声,是呀,好久没这样在大自然里放飞了。

不知谁说了一声,沈主任在哪?纳闷之间,远远地传来沈主任的吴音,“找不到,没有”,原来,他早已迫不及待跑到了前头!是呀,心仪已久,如果开着花,一下子就会发现的,我一边回应着,心里隐隐有点失落。

山这么大,植物就那么一点小,难不成今天无缘浙贝母了。突然,沈主任兴奋的声音,“找到了,找到了,这里有二棵”,大家三步并作二步,一下子聚拢了过去,就在山道的边上,二棵百合一样的植物上挂着几朵几乎焉了的花。众里寻她千百度,没错,确实是她,但花期不会这样短吧!

心有不甘,就往里面深入一点吧。苍天有眼,一回头,在布满杂草的山坳里,一棵浙贝母开得正水灵,哦,终于逮到了,“这里还有一棵”,惊喜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着。

阳光透过枝头,把贝母嫩黄的花瓣照得通体透亮,点点朱色动人心怀,欢喜雀跃间,全然不顾坡陡路滑和山莓的毛刺,年春天的浙贝母在每个人的手机里瞬间定格!

看见了浙贝母,可以说大家心满意足,其实,那天的收获远远不止浙贝母一味,沿着沟壑一路向上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太子参,珍贵的楠木林,当然还有野生的威灵仙、木通和细柱五加,这些隐藏在山里的植物是为人类带来健康的宝贝,我们得好生保护。

太子参很多,挖了几棵做标本,那一朵朵小花瓣上长着的可爱小红点,像极了人脸上的酒窝和美人痣;浙贝母少,舍不得,留待明年,肯定会有更多的浙贝母花见!

浙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其性味苦寒,归肺心经。功效是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等。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浙贝母与川贝母有啥区别?

川贝母主要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其药效偏于补,以正为主,适于肺阴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因产量低,价格较贵,

浙贝母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其药效偏于散,以去邪为主,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简单地说,川贝母是清火、除湿,用于久咳;浙贝母是润肺治热,用于风热咳嗽。因此,对于普通的急性咳嗽,浙贝母比川贝母更加对症而且便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pz/4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