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四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方唱罢我登场,牡丹和芍药也次第娇艳,两位“超级美女”不仅赏心悦目,还都是常用的中草药。
牡丹
花色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花期5月。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
牡丹皮
牡丹的干燥根皮即为牡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牡丹皮中主要含牡丹酚及其苷类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凝等作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丹皮酚软膏等中成药中均含有丹皮。
芍药
又称为“将离草”,因古代男女交往时,常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花期4-5月。芍药不仅是名花,其根亦可以赤芍、白芍入药。
赤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其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证。主要含有芍药苷和牡丹酚类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肌的抗缺氧能力,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有保肝和抗溃疡等作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消栓颗粒、鹿胎胶囊、复方夏天无片等常用中成药中均含赤芍。
白芍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逍遥丸、八珍益母丸、桂枝茯苓胶囊、保胎丸、养血生发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等药中均含白芍。
赤芍与白芍尽管有相同来源,但因炮制方法不同,其临床功效却有差异:赤芍偏于活血凉血消斑,白芍偏于养血柔肝。二者的区别体现了中医炮制的重要性,既可增效减毒,亦可改变功效等等。一般来说,赤芍多来源于野生芍药或川赤芍,白芍主要来源于芍药。
如何区分牡丹和芍药1、牡丹为木本植物,芍药为草本植物,这是最易区分的特征;
2、牡丹叶片宽大,芍药叶片狭窄;
3、牡丹花多单朵生于花枝顶端,芍药则一朵或数朵顶生或腋生;
4、牡丹花期早于芍药。
绿色畅通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