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蕴含不变初心,青春诵读赓续奋进力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激发广大青年员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建瓯邮政分公司组织开展了“诵读红色经典献礼建党周年”活动,希望广大青年坚定初心使命,厚植爱国情怀,以史为鉴,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01
杨峻德烈士:在李大钊指导与启迪下成为坚强的战士
分享者:张思怡
建瓯邮政分公司南雅营业所
年5月23日,一个伟大的灵魂停止了思想,走进了历史,成为历史本身,为人们留下了一个高大的背影。这个人就是杨俊德。杨峻德是福建建瓯吉阳人,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士。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他回到建瓯开辟革命工作,担任中共建瓯支部宣传委员。他在群众中秘密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宣传活动,并亲赴驻军司令部对驻军头目何麓昆开展政治攻心,争取何麓昆保持中立,从而孤立军阀县长谭国政,为北伐军入瓯扫除了一大障碍。年4月3日,福建福州国民党右派抢先发动反革命政变,搜捕与屠杀共产党人及爱国群众。建瓯国民党右派也在当地驻军头目的支持下,于4月18日召开“拥蒋护党”大会,白色恐怖笼罩建瓯。杨峻德毫不畏惧,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力挽狂澜。为了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面目,鼓励群众斗志,中共建瓯支部决定以国民党建瓯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于5月1日在黄华山大校场召开纪念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这天,到会的数千群众,革命情绪十分高昂。当杨峻德宣读了以大会名义声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快邮代电”后,全场高呼口号,气氛异常激烈。年9月,杨峻德调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并在福建省委所在地厦门工作。这一年,福建省委为加强对各地革命斗争的指导,杨峻德到福建省委机关后,往往兼领导和工作人员于一身,他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处理各地汇集到福建省委的情况,书拟指示文稿,使秘书处工作真正发挥政治部、参谋部的作用。年3月25日,杨峻德和宣传部部长李国珍等多位同志被捕。在狱中,敌人对杨峻德进行轮番审讯。面对凶残的敌人,杨峻德从容镇定,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目的。敌人要他供出福建省委组织与地下党员名单,他报以鄙视目光,用其特有的冷静与讥讽的口吻说:“机关组织秘密,同是党员,非有秘密关系,均不能认识。我既被捕,有罪尽我一人承担!”敌人暴跳如雷,对其施以酷刑。杨峻德咬牙忍受,坚不吐实。杨峻德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精神,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02
“把全部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读刘愿庵遗书
分享者:王孟欣
建瓯邮政分公司房道营业所
“我现在准备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了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的党。”“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年5月,共产党人刘愿庵在重庆被捕就义,时年35岁。遇难前夕,他提笔给妻子写下这封遗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愿庵弃学奔赴南京,参加学生军,声讨袁世凯;在四川,他为发展当地的党组织,发动工农运动,组织武装斗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昭示着一位革命者的远大抱负,也是刘愿庵对自己一生的简要总结。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放心不下的依然是革命事业:“我虽然死了,但对党还是应当受处罚的”,对自己的工作疏忽作出深刻检讨;“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被抹杀的,这是中国的一线曙光”,对祖国的未来和共产主义的前景充满希望。在遗憾与希望中,更加凸显了其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一批批像刘愿庵一样的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踏入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中。是什么让他们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又是什么让他们在身处危难之际依然淡定与坦然?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方志敏直至牺牲前夕在狱中依然用手中的笔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刘愿庵在给表姐夫的遗书中写道:“我除了服从真理之外,绝不会服从于其他……”字里行间流淌着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舍生取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信仰。正是这份如钢铁一般坚硬的信仰,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向心力,始终拥有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不断书写事业的新辉煌。革命先烈既有民族大义,也有常人的爱情、友情、亲情。“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有情的归宿,都以服从党的意志、人民的需要为前提,“小我”让位于“大我”,“小爱”服从于“大爱”。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刘愿庵深情写下:“我最后一刹那的呼吸,是念着你的名字”,并劝慰勉励妻子把全部的爱他的精神灌注在事业上,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将思念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将“小爱”融入“大爱”中,继续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坚守初心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既承载着革命先烈的深厚情感,又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是个人生死存亡和时代巨变的深切交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但前方依然有许多艰难险阻,依然有不少风险挑战,依然需要以崇高的信仰、坚定的毅力继续“他们开创的事业”。重读一封封红色家书,能让我们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继续前行。03
林青:誓死捍卫地下党组织
分享者:杨欣
建瓯邮政分公司徐墩营业所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因家境贫寒,林青早年在商店当学徒。年,林青考入重庆美术专科学校,并于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年,林青来到上海,在沪东团区委工作。年,林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年出狱后,林青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而有成效。他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仇视。年夏,林青和草原社的骨干被迫离开毕节,到安顺和贵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不久,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搞到敌人的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交给了中央特派员潘汉年,为红军长征作出了贡献。同时,林青又将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秘密传阅,并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宣传抗日。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妄图彻底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被林青坚决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撬开他的嘴。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进他的口中……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04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
分享者:张帆鹭
建瓯邮政分公司东峰营业所
蔡和森生于年,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6岁。
年5月15日,上海日本棉纱厂发生了一起枪杀工人顾正红的事件,激起了群众的强烈愤慨。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蔡和森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和刘少奇等同志,一方面深入群众之中组织领导罢工活动,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各界声援,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5月28日,在党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蔡和森建议说:“5月30日工部局要非法审讯被捕学生,企图以此恫吓上海人民,我们应该在这一天组织反帝斗争大示威,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还提出应不失时机地把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推向全国,形成全国性的反帝运动。在蔡和森等人的组织下,5月30日,上海人民积蓄已久的反帝斗争怒火终于爆发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面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帝国主义进行了疯狂的镇压。5月30日晚,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蔡和森提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团结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反帝大军,实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在蔡和森等人领导下,“三罢”斗争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斗争高潮。“五卅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蔡和森在这场运动中,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05
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分享者:黄碧玲
建瓯邮政分公司迪口营业所
年4月6日,张作霖在得到帝国主义与各国驻华公使团的默许和支持后,派出军警、便衣侦探多人,把北京东交民巷东、西、北三方围堵起来,不顾外交惯例和国际公法,强行进入大使馆界内,袭击了苏联大使馆西院及附近的庚子赔款委员会等处,逮捕了李大钊等国共两党和进步人士80余人,还搜去国共两党的文件、宣传品、书籍资料等大批物品。李大钊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同时被捕。被捕时李大钊沉着冷静,为了妻女和其他同志的安全,没有进行抵抗。李大钊等人被关押在北京西交民巷司法部后街京师看守所。年4月7日,《平报》刊登了李大钊等人被捕的消息。李大钊等人的被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北京的广大工人及教育界、新闻界一致奋起营救,坚决要求北京政府无条件释放李大钊等人。年4月9日和12日,北京国立、私立34所大学校长分两次开会讨论营救李大钊,并展开营救行动。章士钊、杨度等人积极设法营救李大钊。北方铁路工人计划劫狱营救,组织了劫狱队。此外,北方国民军为李大钊被捕向奉系军阀发出电报,提出警告。苏联政府向北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召回驻京代办,断绝外交关系。但是,残暴的新旧军阀置强大的社会舆论于不顾,加紧了对李大钊的审判和谋害。李大钊被捕当日下午接受了第一次审讯,次日下午又接受了第二次审讯。《顺天时报》《晨报》报道称,李大钊“着灰色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个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受审时“目光充足”“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在狱中的22天,李大钊经受多次秘密审讯。不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严守党的秘密,有策略地进行斗争,竭力保护同时被捕的同志和进步青年。当得知劫狱计划后,李大钊极力反对同志们冒险营救而耗费革命力量。当敌人让李大钊交代供词时,他借机撰写了长达余字的《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革命的一生,表达了矢志不渝的革命志向和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并希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此时,反动势力合流,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血雨腥风已然来临。在李大钊入狱后的第六天,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其后,蒋介石即密电张作霖,“将所捕党人速行处决,以免后患”。年4月28日,张作霖授意安国军总司令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厅和京师警察厅,组成特别军事法庭,仓促进行军法会审,以刑律之内乱罪及陆军刑事条例之叛乱罪,判处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刑,舒启昌等其他10位革命者有期徒刑二年至十二年。判决当日即执行了绞刑。在刑场上,新式的外国绞刑架矗立中央,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临刑前,监刑官问李大钊,对家属有什么话要说,可缮函代为转交。李大钊回答道:“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兮也,何函为?”临刑时,李大钊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38周岁。铭记历史,
肩负担当。
新时代新气象,
砥砺奋斗不忘初心。
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抒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