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明忆文我要念书

白癜风怎么治才能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9/5686247.html

魏传明,巴山北麓腹地(“巴山桃源”)魏坝人,从教四十余载,魏氏文者,魏族文化传人,退休后勇担《魏氏族谱》主编重任,走坝河上下,踏千户门槛,访叟问翁,笔记问得,录得史籍,捕捉旧闻,挑灯百夜整理所记,伴三百星月撰写谱稿,呕心沥血,历时四载,寒暑春秋,终成魏氏族谱。此乃文心昭昭,功德之举,令魏氏族人感激不已,赞曰不止。传明怎的修来此功,读读他的《我要读书》、《解密魏家坝》两文,便知日月春秋了。

我要念书

魏传明

我家住在公路边上,天天都看到学生上学放学从门前经过,看到许多家长提着饭盒给学生送饭,有的还开着车接送学生。也看到学生们的穿戴,冬服夏装都很漂亮。今天的学生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没有跋山涉水的辛苦,他们上学的条件太优越了。这不由牵动了我自己一路求学的回忆。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而且很用功,稍大懂一点事之后,更加刻苦。由于当时附近没有高小,读五、六年级要到几十里以外的龙王庙小学。在少小的上学路上,我腰挎书包,肩挑粮菜,脚拖草鞋,身穿破衣。深冬季节,寒风刺骨,赤脚过河,冻得全身麻木。夏天雨季河水突涨,为不误课程,常常要冒险渡河。小学读完后,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考入县中,当时,因交通不便,上县中更是翻山越岭,到学校要走九十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读县中,我很高兴,非常勤奋,成绩好,老师很喜欢。可是入学不到一年,突患瘧疾,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一个星期后已不成人形,很长时间身体虚弱,坐立不稳,不能坚持上课。加之,当时父亲也身患重病,退职回家。我们兄弟姐妹多,我是长子,为减轻父亲养家的重担,我含着眼泪办理了休学手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县中。

一九五八年,我的家乡魏汝区办了初中,当时只有初中一年级。父亲拖着病体,坚决要我继续上学,不管家里有多大困难。我当时是有求学欲望的,自此,我又进了校门。

在初中的三年,正是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三年,国家贫穷,苏联逼债,老百姓的日子非常难过,上学的孩子一样受罪。我记得当时一天只吃四两玉米稀饭,饿极了就到山上找野果,地里挖野菜充饥。有一天,我们班集体去挖茅草根,挖出许多小蛋蛋,很好吃,我和同学们抢着吃,结果全中毒了,上吐下泻,浑身发软,把老师吓坏了,请医服药,三天后才恢复。那几年,的确太困难,初中三年,几乎是挨饿三年。可是,不管多苦、多难、多饿,我丝毫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冬天穿的单薄,不怕皮肤冻裂,四肢冻僵;夏天无帽,不怕烈日暴晒,臭虫叮咬。饿了,把裤带紧一紧;困了,把眼睛揉一揉。三年苦读,三年第一,年年是班干部,而且入了团。毕业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当时,我的志愿是读高中,老师看我家庭困难,怕在高中辍学,让我改报了安康师范,当然上师范学校我也很乐意,将来可以当老师。入学后,我刻苦用功,倍加勤奋,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还当了学习委员。谁知,天不遂人愿,一学年不到,因国家困难安师停办,当时在全国停办的学校很多。安师停办后,我再次回到家里,挑起了务农养家的担子。不久,当上了乡里的耕读教师,接着又在当时的魏汝区首办的农业中学任教。在这个农业中学除教语、数课,主要教教蚕桑知识。那几年,我亦农亦读,亦教亦读,无论是忙是闲,从不丢书。因家贫无钱买书,经常向别人求借,有时还进行抄书。那时,我就很羡慕古代圣贤的学说,直到现在仍是如此。不懂的就向有学问的人求教,细心研读,因此,虽是愚钝,也受益匪浅。

当时我是民办教师,在任教期间,正是文革初派性猖獗时期,到处都是“造反有理”,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焚书坑师,毁庙掘坟,两派相斗,亲人反目,扎根于中华大地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摧残殆尽,使人对善恶、正邪、道德、义礼等失去了方向标准。停产闹革命,停课闹革命成了一股浪潮。所幸,我未被卷进漩涡,除了下地,就是读书,不管风吹浪涌,自是无动于衷。可是不管你如何洁身自好,生活在那样的时代,还是要受到牵连和冲击。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有三件事:一是入党,二是入学,三是爱人工作。因为爱人是地主出身,被视为社会关系复杂。我要入党必须长期考验,换言之就是我永远不能入党。可是,入学是组织选送的,我本来是民办教师,再进安师学习深造是组织的安排和培养,也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个别人的阻挡未能得逞。当时的教师很缺,县文教局让我爱人上民办,表也填了,可公社革委会的个别领导以出身不好为由,坚决不同意。当时就是那样,极左路线坑了我爱人,也坑了一大批出身不好的有志青年。直到现在我始终忘不了爱人拖着大肚子背40斤包谷到20里外的粮管所为我换粮票到安师吃饭的情景;忘不了她为了不影响我在安师学习,生孩子难产不让人给我打电话和捎信的情分;忘不了她不吃油盐、不点灯省下一点钱为我缝制新衣的情义;也忘不了妻兄党世金在我去安师报名时送盘缠路费并给予殷切期望的恩义。在安师我总以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求学求知精神激励自己,用不负父母养育之恩和妻子支持我离家求学之情告诫自己,更以报国之志鞭策自己。在安师我的同学中,有许多穿的是漂亮衣服,盖的是锦缎的被子,来往乘车船,常常下馆子,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盖着薄薄的被子,没有一分零花钱,星期也不逛街、窜门,往返也从未乘过车。就是我这个生活在他们中间的穷学生,却没有丝毫羡慕他们的心思,因为在我的内心有足以使我快乐的事,那就是发奋学习。有这样的苦乐观,就不觉得吃穿不如别人了。在两次入安师求学勤奋与艰苦忍耐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毕业后,我成为公办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如何当好一名教师,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学习问题。当教师就是做学问,凡做学问,都有一个治学态度问题。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就是误人子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着者,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如果没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就既当不好学生也当不好先生。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习要“学而不厌”,荀子说:“育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师每天要问一下自己学问有没有进步?徐特立先生更是把“经师”看作是“敬师的人格”之一。我非常赞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观点,这个一桶水还必须是活水。我认为一个教师必须责成自己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于知识和学问要有一种九里之渊骊龙颔下取珠的精神。我回顾在自己从教四十年的旅途中,无论是执教讲台还是教育行政,从来也没有放松或放弃过学习。“且喜满园桃李艳,不悲两鬓霜雪寒,白发喜见迎春柳,无愧从教四十年”。这是我退休时写下的,之所以无愧,是因为这个四十年,是我追求学问,不断获得新知的四十年;是历久不渝,与童冠而俱进的四十年;是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四十年。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曾有人问“你退休以后干什么?”,我爽快地回答说:“学习”。我觉得人老了更应该学习。首先它是时代的需要,如今这样好的世道,如果连什么都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家之事都不知道,岂不悲哉,那又算个什么退休干部呢?什么共产党员呢?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还应该老有所学,老有所知。其次也是身体的需要,看看书,动动脑,也可预防老年痴呆症。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晚节不保?为什么有些人孤陋寡闻?那就是不肯学习的缘故。“闲时携书花下坐,兴来得句园中吟,读书健身是为福,老来自当长精神”。这是我的做法,也是我的感受。在退休的这几年里,我读了以前不曾读过的书,明白了以前尚未明白的事理。同时,还坚持学写毛笔字,虽然不想也不可能成为书法家,但确与身心有益。另外还同传朝弟一起主持编修了《魏氏族谱》,完成了一项家族的文化工程。我认为人生在世,应以学习为乐,读书为荣,勇于自我反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要始终严以律己。

我已年近古稀,一生未曾建立什么功业,但所幸能入“教师”之列,能够设教授徒,专心一志,教人以事,育人以德。虽平淡一生,其愿足矣。“一生无官守,心静水月清,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我不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只想心灵宁静,情趣淡雅。人生一路,求学一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zz/8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