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办字为中心为民解难题

东南网讯“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晚上了还专门上门帮我处理问题,解决了我的一大烦心事!”10月28日,眼看着纠纷终于得到解决,建瓯市东游镇的锥栗种植户徐先生开心不已。

原来,一年前,徐先生与朋友发生了一起借贷纠纷。为了要回欠款,徐先生与贷方纠缠了许久。但作为锥栗种植户,家里的一大片锥栗林不能无人看管,白天要干农活,哪有时间处理这些事?

考虑到农民们白天忙于生产生活,东游法庭创新实行“亮灯巡回法庭”工作模式,即晚间上门工作,就地进行调解。就这样,东游法庭工作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到徐先生家中了解案件、商量调解方案等,并让当事双方当面协商,最终自愿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案件成功调解在诉前,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更直接免去了诉讼、开庭等繁杂程序,大大节约了司法成本,也切实方便了群众。

“亮灯巡回法庭”只是建瓯市“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今年来,为了解决好民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建瓯市以“办”字为中心,通过专班专办、点题督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真正把实事办好,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有形有意有效,走实走心走深。

领导挂帅,专班专办。围绕“大抓项目、大抓基层”,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瓯市成立“促项目稳投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前期审批服务”等4个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林产工业、酒产业、茶产业、建字号、文化和旅游产业、物流产业、教育康养、古城保护开发”等10个特色产业和重点民生工作专班,选派70名精兵强将到建设一线,全力突破项目落地的“临门一脚”、招商引资的“抢先一步”、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营商环境的“制约瓶颈”、民生事业的“短板弱项”。同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由县处级领导牵头,清单化推进解决。目前,建瓯市共梳理了重点民生项目个、其他惠民利民实事项目个,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挂钩办实事项目81个,各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纪委监督,点题督办。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医疗机构不合理的重复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的疑难杂症,建瓯市纪委监委开展“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进过程中,建瓯市纪委监委发挥“1+X”监督机制作用,督促推动有关职能部门针对整治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办法,形成合力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为确保整治行之有效,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查处失职失责问题,特别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做到查处一件、警醒一线、教育一片的作用。截至目前,建瓯市“点题督办”工作共收到群众反映的敬老卡年检不便、夜间噪声扰民、部分路段违停抓拍限制时间过短、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具体问题共计17个,其中15个已得到有效解决。

畅通渠道,接诉即办。建瓯市建成“”一号响应的便民服务“总客服”,实行“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派单管到底”,对群众诉求实行“首派负责制”,为及时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等问题畅通了诉求渠道。10月10日,家住建瓯市宏林世纪城的市民黄女士通过“便民服务平台”反映了楼下烧烤摊油烟排放不规范的问题,建瓯市城管局接件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前往该烧烤店,现场要求其进行整改,在日常经营中要开启油烟净化设备,降低油烟排放,不得扰民。建瓯市“便民服务平台”高效的服务效率也赢得了群众的一片好评,今年全市共办理群众诉求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

优化机制,未诉先办。为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务服务更优质,建瓯市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审批、一窗发证、一件一评、一体管理”,安排专人负责“一件事”的综合收件、后台协调和统一发证工作。这样的服务方式给前来办事的业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年8月,建瓯市行政服务住建窗口在指导建瓯泛华广场(三期)项目业主史女士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业务时,采用并联审批方式,四项事项通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住建、人防、自然资源3个部门统一办理,仅9.6小时就办结以上四项,比单个事项逐个办理节约了小时。(叶秋艳柳炜)

来源:东南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j/10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