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降价大洗牌时代,药企营销哪敢再浪

今天,都在讨论财政部和医保局联合搞会计信息质检,加上近期证监会频频发函,带量采购风起云涌,产业密集政策下,医药企业必须学会回归行业本质、务本求实、打造产品、构建核心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并在营销上谋定后动、追求实效,不再做自我陶醉,精细打磨营销核心环节,提升走入人心的效率,让每一分产品推广预算投下去,都扎实落地,必有回响。而产品策略和文案表达该怎么做呢?

上周写的《和东阿阿胶打架,拳头还要再硬点》中,有朋友给我留言:

老季您好,感谢写的文章。有启发。有一点不同意见,你说的方法可能只适合OTC和大健康这类。处方药品是特殊产品,针对医生,营销方法也特殊,行内人都明白哦^你说的“产品策略”并非最重要,而“内容规划”、“文案表达”就更不重要啦。

果真是这样吗?

如果看表面现象,确实是这样的。OTC、保健品更加市场化,而处方药似乎是更注重政策导向、做好资格、做好客情就行。

这当然不对。一下子抹杀掉多少医药人,特别是市场人员的营销智慧和努力。

对于任何品类,只要不是强买强卖,都会关于“选择”,因此包括处方药、OTC、器械、健康产品的“购买决策”,都适用于此。

无论是医生的处方选择、患者的自我采购,还是亲友的礼品馈赠、家长的子女治疗,即使是二选一的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量其决策过程,都必须依靠精准的产品策略,以及依此而衍生的“内容规划”(注意:指为产品制定哪些营销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文案内容)和“文案表达”(注意:指硬广告、招商文、公关稿等。因广告图呈现直观,本文以此为主),来获取胜利。

特别是当前的行业形势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上述三者的精准性,重量越来越大。

深究起来,每一个能够崛起的品牌,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属于自身的正确的产品策略和内容规划。

但必须承认的是,通过审视众多产品的“文案表达”,却显得偏离、错位、模糊。以至于不得不让人担忧,其后的“产品策略”是否也同样含糊不清、莫衷一是。(当然,策略可能对,文案方向可以不断校正)

比如,“起效迅速,舒适轻松”,这几乎是很多企业宣传文案中,常常套用的无力句子。

“创新之上,品质为先”也是一句主观理想的口号。没有站在用户和竞争的角度解决问题。

“健康生存才是硬道理”,从文案角度,同样也只是一句看着有理、实则无力的心声。

这些文案,只是写出美妙的词句、响亮的口号、宏大的承诺,却都没有基于“实现产品策略为目标”。很难在受众看到的瞬间,对产品有明晰的认知。

虽然可以用其他终端促销、学术会议去做弥补。但从传播角度讲,无疑,这是一种浪费。

老季想说的是,文案美妙“美妙”“响亮”“宏大”都不是过错,错的是没有体现产品策略。

单纯在文案和物料角度(平面广告、终端三折页、招商三折页、海报、招商文案、电视广告、学术会议物料等)评估,这种武器遇到经过策划打磨的产品,从文案维度,将失去胜利可能。

产品创新水平、治疗价值和竞争力,即使是突破性的,是原子弹级的;但产品策略打折扣成了炮弹,而文案表现之做到了子弹甚至刀剑的水平。

产品策略模糊,内容规划莫衷一是;或者文案表现未能传递是实现产品策略,这当然非常可惜的。

而这本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应该避免的。为什么?

要知道,一份文案呈现中,至少意味着3方面的成本:

成本1:人工及时间成本。从产品经理、医学经理到市场部总监甚至老板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成本2:制作及投放成本。设计、报批、印刷或拍摄制作成本;学术期刊、药店终端、电梯、电视、互联网媒体、派发人员的采购成本。

成本3:巨大的机会成本。接触一个客户,如没有完全或部分有效地传递“目的性的产品策略”目标,就意味着失去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客户心智的一次机会,无疑是一次浪费。

因此,企业必须学会避免浪费预算。必须学会站在“产品策略”的立场,进行“文案表达”。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那该如何让文案表达体现产品策略,让药企的预算产生更多效益呢?今天老季先给出5种方法。

01

锁定竞争对手

医药界很难寻到蓝海市场。

每个细分治疗领域,每种疾病,产品要进入市场势必要考虑竞争对手,谁挡着你实现占领市场、抢夺客户的目标,你的产品将跟谁抢市场。

做个定义,竞争对手就是同样能占有客户资源(注意力、金钱、时间、信心)的任何产品,不一定只局限在你同行。必须要因品类阶段、品牌资源、投放媒体、投放环境确认。

有时候你甚至要考虑,怎样和绿豆以及白萝卜去竞争心智。

简单地说,就是你要和谁抢市场。你想在江湖混,你抢哪一块地盘。产品策略以及文案表现,都直接用竞争对手,对自己做了定义。

就像我们都知道——

凉茶要从偏居一隅走向全国,就必须先定位于“饮料”这个大市场,与可乐、果汁们做对比。

阿胶糕走向更大市场,就要变身为“零食”;脑白金就要成为“礼品”。

专车出来时,是和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抢生意,市场教育成熟,就是滴滴、ubr、神州、滴答、曹操们之间抢生意。

产品并没有变,只是产品策略在不同时期,会有变化;内容规划、文案传播也必须据此改变。

年,最早的汽车广告,就早已明白这个道理。汽车发明后,要想使汽车变成大众代步工具,汽车面对的最大竞品,是马车,而不是同行。

这个广告文案中写道:“DISPENSEWITHAHORSE.THEWINTONMOTORCARRIAGE”。意思就是“让骡子和马都歇了吧。温顿牌汽车。”

下面的广告直接图示对比。

在品类扩张期。所有品牌,都应该扩大品类。但到了品类成熟期,考量的就应该是品牌了。

时期不同,竞争对象也变化。

药字号复合维生素,开始可以教育的是补充维生素这个大市场。向消费者传递补充营养的误区,其竞品应该是那些日常的肉禽蛋奶(营养不全面),说它们无法全面补充维生素。

而当消费者经历了非典,经历过维生素品牌善存、黄金搭档、21金维他众多产品教育,则变成如何与各种维生素竞品进行区隔。

可以凸显自己大品牌、更高品质、独特成分、更多人信赖,或者明星代言、更积极的价值观、药准字号经过临床证明等。

强调来自美国。

强调添加赖氨酸。

“有药好的更快些”锁定的竞品,也是“没药的”创可贴。而不是替代创可贴的其他品类。

“小朋友、天然、欧盟有机认证”,则是与成人和化学合成等品类为竞争对手。

很多企业之所以犯错,就是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仍然在错误地锁定了竞争对手。在该突显品类时,去强调品牌;在该强调品牌时,仍诉求品类。(当然,老大除外。)

甚至根本就没把竞品放在思考维度里。

比如这个六味地黄口服液,从口服液剂型上,已经有三家竞品,而还有传统的丸、浓缩丸、胶囊、软胶囊、片等+批号。

企业难得的有了新剂型,并且做了广告审批,说明企业想做些相应推广。但如果单纯地说“六味地黄”品类的功效,如何能在群雄环立的产业中突出。比如仲景、九芝堂、同仁堂、康缘等等。

同理,夏天无滴眼液这个产品,作为相对陌生的品类,用户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j/3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