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杰,昵称:行者祝杰,年生于青岛,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年参加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农民、工人,曾任青岛市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退休后痴迷于风光摄影,行走于世界各地。
01斯瓦尔巴是北极熊的岛,这里栖息着三千多只北极熊,远远超过这里的人口数量。在朗伊尔城,也经常看到北极熊的标本、塑像、玩具、画像,北极熊的身影无处不在。但真正要寻找北极熊还得乘船去群岛的北部,北冰洋冰盖的边缘。
下午登上探险船Ortelus。
因为这次是要进到人迹罕至的北冰洋深处,安全极为重要,登船后就进行演练。船长发出七短一长的弃船警报,我们迅速穿上救生衣,有序的奔向顶层甲板的救生艇逃生。心想,但愿不会真的发生。
探险船驶出海湾进入格陵兰海,探险长呼叫,发现蓝鲸。我拿上相机直奔顶层甲板,那里已有多人聚集。有几条蓝鲸在很远的海里拱着脊梁,喷出很高的水柱,惹出一阵阵唏嘘。蓝鲸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动物,体重可达一百八十吨,一顿饭就得吃上七、八吨虾。它们喜欢在冷暖水交汇的海域游弋。我们后来在群岛东北面的巴伦支海也看到过几次蓝鲸。还碰到过一群白海豚在海面连续飞跃,以为是白鲸,白鲸与白海豚真的很像。
船继续向北驶向北冰洋深处,四周已经看不到陆地。突然眼前深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一道虹,很亮,就像舞台的灯光,瞬间感到一种莫名的神秘,这就是白虹?古代有白虹贯日,白虹弥天的天象,今天在北极见识到了。
02探险船驶进北冰洋冰层的边缘。天气转晴,蓝天白云下面是大片洁白的浮冰,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探险长通知有北极熊出没,大家带着长枪短炮来到船头。北极熊距离很远,我用四百的长焦镜头才勉强看到冰面上如同一粒大米的白熊。船长试图抄近路把船开进浮冰,这只北极熊很胆小,逃得很快,只好放弃。大家回舱休息,等待。
再次来到甲板时,探险船已经驶进浮冰,整个船被冰包围着。我们的船是加强船底,能在一米五厚的冰层里破冰航行,只听着船头咔嚓咔嚓切开冰层,船缓缓向前移动。我们已经超过北纬八十度,在北冰洋冰层里航行。
探险船已经完全离开既定航线,目标就是北极熊。探险长是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自然知道去哪里找。航行到达北纬八十一度时,船长宣布要在这里过夜。哪里有什么夜,二十四小时太阳从不落到地平线以下,只是按照作息时间应该睡觉罢了。一九零八年,康有为来斯瓦尔巴群岛时曾这样描述:“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若非亲临,哪能领略到如此奇观。
北极熊在北极没有天敌,处在北极生物链的最高端,主要以海豹为食物,海豹则靠鱼、虾生存,一般生活在冰盖的边缘。随船的专家说,北极熊攻击性很强,奔跑速度也极快,平时在浮冰上游荡觅食,活动范围五、六百公里。北极熊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嗅到两公里外的气味。我们一般见到的大多是母熊,她要四处捕猎,觅食,抚养小熊。公熊个头比母熊强壮的多(大约两倍),体重八、九百公斤,身长也有两、三米,皮毛也比母熊白,很帅气,却养尊处优,不顾家。公熊很霸道,当母熊捕到海豹,公熊能从很远的地方嗅到气味,跑过来抢食,母熊只能眼巴巴看着公熊把食物夺走。
在北极,虽然经常看到海豹,却不似想象的那么多,怪不得北极熊饿得到处觅食。探险船航行的时候我经常到船上的图书馆翻阅有关北极的书籍。有一次看一本关于北极熊的书,书中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南极没有北极熊呢?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北极熊受不了热,赤道是一道屏障,游不过去。探险长说,以前曾有人试图把北极熊运到南极,遭到激烈反对,才作罢。应当庆幸,若真是那样,将会是南极的一场灾难。南极的海豹、海狮、企鹅很多,除了有时受到鲸鱼的侵扰外,基本上没有天敌,假如北极熊这样的杀手来了,每天大快朵颐,南极生态遭到破坏不说,北极熊也会受“三高”困扰而短寿。违背自然的事必遭天谴。
03心里惦记着北极熊,夜里两点,没有了睡意,索性穿上衣服到顶层甲板碰碰运气,没准儿能有意外收获。
天依然大亮。船已关了机,停在冰里,阒然无声。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冰原,向极远的天边望去,似乎能感觉到地球的弧线。冰原与天际线重合在一起,仿佛进入了亿万斯年的冰河世纪。世间万物已经简化成两种颜色:蓝色,白色。这是我从未看过的画面,原始的率真,简约的极致。真可谓大美天成。
在如此空旷、洁净、静谧的冰雪世界里,人也会被净化,会把尘世的污秽荡涤的干干净净。心底的宁静,灵魂的恬适,再俗的人站在这里也会有融入自然,化入天人合一的感觉。人类原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原本也是极简单的,是人类的欲望把自己的环境、思想衍化的庞杂,虚妄以至于作茧自缚。老子“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天人合一,道家认为道法自然,遵从天地自然的规律,人只要清净无为便好。我不太喜欢儒家的天人合一,里面暗藏了治人者的意志,理学的心机,看似智慧,其实远不及道家的大道至简的格局高远。
没有北极熊出现,收回思绪,回舱休息。
04直到早餐后,传来了消息,两只北极熊从很远的冰原慢慢走过来,因为船熄了火,不动,也没声响,北极熊不觉得有什么危险,径直向我们走来。探险长要求保持绝对的安静,全船人都屏住呼吸,只顾用相机连拍扫射。北极熊很有野性,但近距离看,很可爱,白的皮毛,黑的眼睛,很单纯,很好奇的四处张望,却也保持高度警觉,不知谁的什么东西掉到了甲板上发出响声,两只熊同时打了个激灵,跳到冰水里爬过浮冰逃了。能这么近距离观察北极熊,觉得很幸运。
接下来两天继续这样走走停停,寻寻觅觅,经常在浮冰上与北极熊邂逅。有一次一只看起来年齿不大的北极熊,皮毛丰润,体魄壮硕,样子萌萌的,很是可爱。大概从来没见过人类,也没见过这么个庞然大物(船),觉得好奇就爬到船边,站起来对着一排镜头张望,没看懂,又绕着船头来回踱着四方步,过了很久才离开。走到半路似乎还觉得没搞明白,几次停下回头张望。这只熊很调皮,在远处走着走着突然躺下打了几个滚,引得大家都笑了。又走了几步竟然趴在冰块上四肢伸开,休息起来了,样子很享受。惹得我们再也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一直等到它再次起身,目送它远去,消失在冰原里,依然站在甲板上回味着刚才的那只白熊。此情此景,怕是这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了。
本次探险船的口号就是:北极熊之旅(Polarbearspecial),果然不虚此行。
这一天的晚餐是露天烧烤,厨房把餐桌摆在直升飞机起落的后甲板,周围一排烤炉,厨师们在烟火里翻动着烤肉、火鸡、烤肠,飘出一阵阵香味。探险长领着大家频频举杯庆祝北极熊的到来,全船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探险船始终没动,四周是浩渺的雪原。这期间又有两次广播有北极熊光顾。这几天北极熊看到多了,大家对稍远一点的北极熊不像先前那么激动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05这次航行还真遇到了一大批发烧友。原来觉得自己热度挺高,没想到欧洲人更厉害,半数人都是重型装备,有十几个人高马大的荷兰人扛着大光圈大炮,一般人提不动,相形之下我的四百长焦镜头成了小不点儿。
当然也有些老派绅士不拿相机,只是静静的欣赏,品味,很有范儿。船上国人极少,荷兰人居多,讲座分荷兰语和英语两组。船上广播也是这两种语言,但开会、交谈都是英语。因为船上几乎都是欧洲人,晚餐就成了社交场合,一天的活动结束,一番梳洗,换上稍正规的服装,在餐厅坐下,点上杯酒就开始天南海北侃起来。
晚餐也极精致(全部是西餐),汤,前菜,主菜,甜点,水果一道道送上来。大厨宣称整个航程的菜谱不会重样,后来也证明此言不虚。大家坐在一起多是谈论北极生态环境的话题,替北极熊担忧。遇到英国人就会聊起脱欧公投,为脱欧后的经济前景操心。总之,都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之士。
晚饭后听到主机启动,随着船缓缓移动,一米多厚的浮冰被切碎。按计划我们要回到斯瓦尔巴群岛北部海峡,那里有巨大的北极冰川,冰山。
06北极地区随时都能看到延绵几十公里,宽几公里的大冰川,横亘在眼前,泛着蓝色,非常震撼。冰川都是流动的,不断地推移,挤压,断裂。我们有一次在北极荒岛上登陆,听到巨大的声响,船上的领队说这是冰川在崩裂。
冰川流动、断裂,滑到海里就是冰山,在北极的日子里,冰山无处不在,形态千奇百怪。冰山是雪经过上千年积压形成,密度很高,阳光散射呈蓝色。而浮冰是海水结成的冰,形成时间很短,看上去是白色。冰山浮在水面只是极少部分,绝大部分在水下。当年泰坦尼克号就是撞了北极漂出来的冰山,被水下巨大的冰块划破船底沉没的。
听了关于冰层变化的专题讲座,大家都对北冰洋的冰层快速融化感到了担忧。现在的北冰洋冰层面积几乎缩小了一半,而且越来越小。北冰洋的冰层也越来越薄(平均只有一米八厚),多年的老冰层更多的被新冰层取代。专家预计二零三五年就会出现夏天无冰的北冰洋,这是北极熊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
责任编辑:高方
青岛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主任
戴升尧副主任
林之阿占张金凤张祚臣盛文强委员
阿丫如风安东玄韬王开生张彤(兼)高伟(兼)
王小姿雨桦刘宜庆(兼)米荆玉肖瑶孙邦珍
杜宝丽李蕾穆卫东崔启昌崔燕崔楚平
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
青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