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中药命名的由来

中药名称

《本草纲目》,看到第一项是什么?是释名,解释的释。

药名蕴藏的含义,有的浅显,有的隐晦。李时珍就对这些药名作了说明。

药名是怎么来的?这是最见基本功的一部分,是精品中的精品。

懂药名,知晓药性、对于记忆及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1

在中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很复杂。

释名的意义,不仅是释义名称的由来,还解决了名实不符的问题。

先看看中药命名有哪些规律可遵循呢?

味道来命名

龙胆:它的根像龙须,因为味儿很苦,像胆汁一样,就称之为龙胆。

龙胆

细辛:它的须根很细,味道非常的辛辣。

颜色命名

白芷:芷为芳香之意。白芷的颜色是白的,气味是芳香的,所以就叫做白芷。

白芷

玄参

组合产地命名

川芎、川乌、川贝母等皆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等,广藿香、广陈皮都产于广东。

海金沙:是蕨类植物孢子,粉末状,非常轻。魔术师表演火上撒沙子,看到冒火星,用的不是沙子,就是海金沙。

海金沙

孢子显微性状图

虎杖:这种植物的茎表面,看着像虎皮的斑纹,很大当手杖用,就叫做虎杖。

用形状命名

海金沙:是蕨类植物的孢子,粉末状,很轻。变戏法有一个节目,魔术师向火上撒一把沙子,看到噼噼啪啪冒火星,用的不是沙子,就是海金沙。

海金沙

孢子显微性状图

虎杖:这种植物的茎表面,有着像虎皮样的斑纹,粗大当手杖用,就叫做虎杖。

川芎、川乌、川贝母等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等,广藿香、广陈皮都产于广东。

结合功效命名

结合功效命名

益母草:能活血调经,是妇科良药。

益母草原植物

骨碎补:可以使断裂的骨头快速愈合,适合治疗骨伤,所以叫做骨碎补。

番泻叶:番,指外来的,功效是泻下,药用部位为叶。三个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物候角度命名

半夏,农历五月成熟,因夏季过了一半,故得其名。

夏枯草原植物

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有名。

夏天无,地上部分到初夏季节就难觅其踪,得其名。

冬青子,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有名。

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有名。

骨碎补:可以使断裂的骨头愈合,适合治疗骨伤,所以叫骨碎补。

番泻叶:番,指外来的,功效是泻下,药用部位为叶。三个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文化衍义命名

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豫”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避宋英宗赵曙名讳“曙”而改为“山药”,两次转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外来语命名

有的是外来语命名,所谓胡语无正音。

没(mò)药:当地的发音为myrrh,是跟佛教传入中国。

曼陀罗:就是洋金花,梵语的名字叫Mandarava。

由民间传说命名

刘寄奴:相传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小时候上山中砍柴,看到两个青衣小童捣草药,为蛇敷伤。刘裕驱散了小童,将草药带回。此后遇金疮之症使用,效果很好。后人称此草为刘寄奴。《本草纲目》中,这样的故事还记载了很多。

2

关于中药的名称,不能蛇添足。虽说中药是草木为主,很多中药本来是没有草字头的,比如人参,比如石韦,如果加了草字头,那就曲解原本的意思了。

人参

石韦

中药释名问题,不是到《本草纲目》就结束,李时珍没有提到的地方,或是解释得不准确也是有的,所以这项工作仍在继续。

卡尔·林奈

我们的中药名,是与临床应用紧密相关,要做到一药一名。有很长的路要走。药不重名惠万家。为达到目的,我的老师用了整整六十年,可见难度之大。

《中药材正名词典》谢宗万编撰

中药品种混乱,从药名做起。

小结

李时珍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就是要澄清中药的混乱,而释名,正是李时珍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中药的命名,有文化内涵,也有历史渊源。知道名称的由来,有便于了解其特点、增强记忆,还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脐疗分会

中医脐疗传承千年造福百姓功在当代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j/5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