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拉肚子很常见,
很多人以为只是吃坏东西了。
但你可能不知道,
拉肚子也能要命!!!
近日,急诊科医生
最后一支多巴胺就遇到了一位因拉肚子大意死亡的案例:从腹泻到死亡,不过12小时五个小时前,这位65岁的男性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
在看见患者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病重的气息,但我却从没有想到我会在五个小时后内心沮丧的感到身心俱乏。
“医生,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过期的绿豆糕.”患者说,七个小时前他开始出现上腹痛和腹泻。
“医生,能输点消炎药吗?”患者的妻子打断我问诊的话,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输液可以,但我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明确病情。"
因为患者有些苍白的面色引起了我的重视:“你的血压现在只有80/46mmHg,已经休克了,要做份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然后输液治疗。”
“检查不用做,就是吃了绿豆糕,拉肚子。”
我看了看患者的妻子,说了最通俗的解释:“不检查,我怎么知道指标高低?不知道指标高低,我怎么知道给你挂多少药水?”
嘴巴上这么说,其实我的心里最担心的是:患者腹泻乏力,感染程度如何,电解质情况如何?患者休克,有没有合并其它情况?患者腹痛,真的只是胃肠道痉挛性疼痛?
“我们没有什么病,就是吃坏了东西!”
家属还在喋喋不休,不肯配合。有些人不愿意检查是因为费用,有些人是因为想尽早治疗。
“高血压和糖尿病还不是病吗?我不管你以前如何,我只知道你现在需要做这些检查。”我站起身,示意患者跟随我前往抢救室。
或许是看见我态度比较坚决,家属再也没有说话。
第一时间做了一份心电图,并没有明显的异常。
“打开静脉通路,留取血标本,然后用0.9%氯化钠快速补液,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我叮嘱完赵医生后转身去办公桌前准备开医嘱。
然而,我还没有开完医嘱,就在距离我做完第一份心电图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快过来,室颤了!”赵医生突然提高分贝的尖锐的声音让我内心出现了一丝慌张。
我一个箭步冲到患者床前: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
谈话、下病危、签字、汇报、会诊......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敌过死神的魔掌,在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12个小时之后,便眼睁睁地看着患者被吞噬进了死神那巨大的张着獠牙的口中。
赵医生问:“为什么患者的病情会突然的恶化,又怎么会突然出现如此严重要命的心室电风暴?”
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患病,更加不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我们之所以会这么觉得,是因为没有人注意到那些发生在患者身体内的细微变化和身体早已经发出却被所有人忽视的求救信号罢了!
拉肚子不当回事,真的会死人!相关链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之后,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而这位年逾六旬的男性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大多数情况下心脏便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
在出现腹痛腹泻时,患者和家属都没有在意,认为这只是普通的拉肚子而已。
只是在腹痛不缓解,乏医院输液的目的出现在了医生的面前。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纳差、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往往可以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会以腹痛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最大的可能便是:
多次腹泻后电解质紊乱,加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存在,最终诱发了心脏异常。
腹泻三大误区,千万别再犯!误区一:腹泻了就靠吃止泻药
大多数人在腹泻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即吃止泻药,但这并不可取。夏季腹泻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也就意味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滞留,会加重对肠道环境的损害,威胁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腹泻甚至诱发肠道疾病。
建议一般情况下,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消炎药等药物,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误区二:任何腹泻都吃抗生素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无法杀灭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虫。
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细菌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维护肠道健康。但抗生素会同时杀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仅会导致有益菌死亡,还会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坏菌群环境,反而加重病情。
建议如果病情严重,医院进行化验,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出现腹泻不采取任何措施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神经毒素等有害物质,若不加以干预,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腹痛、头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议腹泻时,应兼顾“排毒”与“止泻”,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对于轻微的腹泻,一般专家都会建议加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腹泻刚好转时也不应掉以轻心。
进入7月
青岛气温逐渐升高
医院腹泻门诊科
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这周将迎来“小暑”
随之而来的还有“三伏天”
炎热、潮湿将成主旋律
市疾控中心提醒
这些疾病千万注意!
↓↓↓
细菌性食物中毒
夏季潮湿炎热,食物保质期短,如果吃了未充分加热的过夜饭菜,或是不新鲜的食品,尤其是海鲜类食品,很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休克等症状,这很可能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为预防此类疾病,市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做饭和储存食物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
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产品以及不卫生或腐败食品。海鲜类或凉拌食品要新鲜制作,且不要留到下顿再吃。
3
剩余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并不要储存太久,吃前要充分加热。。
4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正规、信誉好的餐饮单位,并注意索要票证。
5
一旦进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应进行催吐,可口服盐水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医院救治,不可自行乱服药物。
手足口病
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可通过患儿、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水、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感染,或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传播,
因此勤洗手、正确洗手是简单重要的预防方法,同时也可有效预防小儿腹泻。
另外患儿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常消毒,避免传播给他人。有条件的家长可给孩子接种EV71病毒疫苗以减少重症的发生。
防蚊虫叮咬
夏天降雨多,蚊虫肆虐,很多人经常被蚊子咬包,很痒,给我们休息及工作生活带来了困扰,蚊子还能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乙型脑炎等疾病。
蚊子叮咬高峰时间表
很多人都会感觉到,
一到某个时间段,
蚊子就成群结队出来叮咬人。
其实蚊子叮人
还真有它们自己的时间表。
?9~10点和16~17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白纹伊蚊;
?19~23点和凌晨2~4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淡色库蚊;
?21~22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日落一小时后至黎明前,中华按蚊出来叮吸人血;
?日落后一小时至黎明前,其中以凌晨4-6点对人的攻击明显的是骚扰阿蚊。
看完这些小编觉得
一天24小时,能不被蚊子咬到
简直好幸运!
市民如到南方或东南亚国家旅游,更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其主要预防措施:
1
可以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用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2
社区、家庭应清扫卫生死角、倾倒门前屋后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3
外出旅行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可更有效保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防止蚊虫叮咬。
4
在叮咬处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氨水、肥皂水等,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为防止感染,可用酒精或碘伏棉球涂抹伤口附近。
5
进行乙脑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项非常有效措施。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此外,随着7月份的到来
广大中小学生也迎来了暑假
学生外出旅游、自由活动较多
家长一定做好监管
谨防溺水等事故发生
内容来源:青岛日报、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
健康时报、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yuy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