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承恩老师年的讲课,我们仔细看完,会收获很多。里面的一些调理思路,由于每年的五运六气不同,所以和今年的情况略有差异。
圓融于夏得益于夏
西曆年5月5日(農曆四月十五日)立夏。夏是一種偉大的時空狀態,這段時間陽氣鼎盛,太陽母親的陽光充足地哺育着萬物嬰兒,使其充滿力量地去迎接未來的寒冷。
我们常讲人活一口气,就是指阳气,人最重要的就是阳气。我们首先看一下一天之内的三阴三阳。三阳即为少阳、太阳、阳明。少阳时相为一天的3点到上午9点,太阳时相为9点到下午的3点,阳明时相为下午3点到晚上点。三阴即为厥阴、少阴、太阴。厥阴为晚上9点到凌晨3点,少阴从夜里点到凌晨5点,太阴为夜里点早上7点。三阴的时间段是有交叉重叠的。
从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出纯阴气的时间段就是从晚上9点到凌晨3点这6个小时,所以一天当中,阳气所占的比例为3/4,阴气仅仅占了/4,这是我们站在阳间看世界的结果。所以我们说阳气怎么这么重要啊?!它没法不重要啊!太阳主阳,月亮主阴,你看太阳是地球多少倍?月亮又占了地球的几分之几?所以天下万物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因为我们是生活在阳间,太阳是生物的母亲,没有太阳就谈不上生物的出现,但是万物呢,在一年四季中,能够吸收养分最充足的就是夏三月。这是一个事物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时空。所以夏季养生尤为重要。
夏是炎熱的。足夠的熱使萬物得到應有的能量,秋季具足飽滿的結果。這是真理,但並非是人人都能理解的真理。常有人在接受這種恩惠的同時,抱怨炎熱,拒絕太陽的無私普照。
《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論》寫道:“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炎熱是夏日天地之交的動力,使清氣上升為雲,雲落下為雨。天地相交之下,萬物陰陽相交,相交則長(zhǎng)。夏日天長(cháng),炎熱則長(zhǎng)。喜而無怒,感恩炎熱,把陽光的虛無變為實有的身心充實,濁氣得泄,陽在體表,圓融于夏,在夏日中成就身心的圓融。
蕃,《说文》里讲“草茂也”;秀,《尔雅》描述“荣而实者谓之秀”。什么是蕃秀呢?是指一个过程,春华秋实,如果我们把四季比作一个伟大的母亲,那么从春天的孕育到秋天的诞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阶段呢?就是中间胎儿的成长过程,这就是夏天。
为什么会繁荣秀丽呢?在天地气交。天地怎么气交呢,就是阳使清气上升为云,云为阴气聚集,下落为雨,浇灌草木,使得万物华实。
无厌于日,不要去反感太阳的炎热,不要去抱怨。这种情况我们会经常看到,出门抹了防晒霜还不够,还得打伞的,有的甚至把脸包起来,只露两个眼睛。此时你的心在抱怨,在恐惧,抱怨夏日的酷热,恐惧晒黑了,那么此时你全身所有的细胞也都在抱怨,在恐惧。这就错了。当你喜欢夏日的时候,你就得到能量了,你就会美丽。夏为离,离为丽。但是你是拒绝美丽,是焦躁的,这种抱怨、焦躁、恐惧,会在你体内产生毒素,使你衰老得非常快。
使華英成秀,夏天整体的状态是繁荣秀美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期间的枢纽就是夏天的阳气长。
使氣得泄,这里主要是讲的一个通透。泄,泄的是浊气,所谓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很多人都做的三伏贴,就是把冬天的寒,因为寒是藏在骨髓里面,出不来,夏天阳气大长大放,都出来了,寒也得出来,出不来就加一把力,所以三伏贴都是大补之物,大热之物,有的放肉桂、细辛、附子等,就是把寒逼出来。
若所愛在外,夏为离,离中虚,外面很好看,当一个事情美丽的时候,也意味着它的亏损或者结束,就像礼花,放完了就剩下废纸了,所以一定要抓紧这三个月充足阳气。炎热是虚无的,但是就是这个无,才使得的我们有,如果我们不懂得里面的辩证,就浪费了,没有夏长,春天的播种就是白忙活,秋天收回去的庄稼,也是空的,憋的。
上面是讲夏是炎热的,我们要从主观上接受这种热,欢喜这种热,感恩这种热,才会有良好状态的开端。
夏是美麗的。面對夏日的萬紫千紅、熙熙攘攘,身心能否在融入中保持平和的狀態,是圓融于夏的重要之處。我們中華民族的“中華”二字,“中”字左右平衡,上下取中,象征事物的位當和永恆。華者,花也。隨着佛教的傳入,華帶有荷花之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中華”寓意着符合自然規律、高雅、聖潔。回顧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這些品質便是支柱,使中國保持了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以“中華”之心面對美麗的夏日,遵循《黃帝內經》一日四時的規律,在夏長的大環境下,日收斂陽。陽氣得以收藏,陽長有功;日收陽散,勞而無獲,陽長空忙。此乃聖人之教。
聖人慈悲,告我“順四時而適寒暑”,又教誨大眾“一日四時”的道理。做到一日四時各有收穫且飽滿無缺,夏長一天方能得道,天天有道,九十天方成一年夏長之道。
人都想健康,但健康不容易啊,早早的起床,春生,夏天无厌于日,夏长,下午一热就收,秋收,晚上早早的睡觉,冬藏,这是一个完整也必须完整的过程,缺哪一个环节,你都不会健康。如果每一天都充实有序的度过春夏秋冬,那每一天你都是饱满的,坚持90天,夏长就你就得到了。
日中之后注意收敛阳气,为什么5点之后就热呢,因为5点的时候,天地开始收了。天地之间的阳气在收,你也在收,人就不怎么感觉热,说明你机制形成了,但往往人赶不上天地运行的节律,绝大部分人是脱节的,天地收,我的热量收不进来,就热。阳气跑掉了就热,还谈什么健康啊。下午3点以后,只要一热,及时收,可能不难受,身上是热的,难受么,不难受,不能不管,一定要收进来。不弃小阳。一袋子米,是一粒一粒汇聚而成的,所以有点热我们就收进来,积少成多,不得了。
壬辰之夏炎熱不足。立夏至小滿5天為“夏行秋令”,即夏天的節氣秋天的氣候當令;小滿至大暑60天為“夏行冬令”,即夏天的節氣冬天的氣候當令。夏天的炎熱融入秋冬的氣候,炎熱不再飽滿,“焱”字的三個火減掉一個。
“順四時而適寒暑”講的是順應“時”魂,夏魂即是熱。夏行冬令之時,養生之要即為補回缺失的熱。補法如下:日中之前陽虧升陽;日中之後陽盛斂陽。日中之前陽過收陽;日中之後不棄小陽。
今年夏天是特殊情况,是,阳气不足。我们讲顺应夏长,是指顺应夏天的热,如果夏天不热,人也不好过。“夏行秋冬令”,阳气不得开泄,内热就瘀滞体内,使得循环加快,比如食物到了小肠,还没来得及吸收呢,就走掉了,就泄,能泄出来还是好事,出不来就是毒,热毒,往体表发,往外走,所以有的人皮肤过敏。我见到好几个一喝酒就皮肤过敏的,喝了白酒必须用冰敷在皮肤,不然就痒痒的难受。这就是白酒大热,酒入血,晚上阳气该收,但白酒使得血液热量不得收藏,就往外发到皮肤表面。类似的长痘,火疖子等等,都是这个道理,就是你体内的热量没有收进去。
“天有好生之德。”天理勿容質疑。不怨天,不怨地,“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以此心態融入于夏,志在圓融,必有所得。
“这个鬼天气”,这话可永远不要说,天地客观规律必然有它的道理,这是几十亿年使然,人是匆匆过客,天之所以长地之所以久就是因为它符合道。我们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怨天。天是非常伟大的,我们看看地球绕太阳,有倾斜的角度,自转公转几乎没有死角,南极北极都有夏天,天有好生之德,就是如此。
如果我们自己感觉不对的时候,行有不得,反求諸已,非常热,难受,我们要找自己的原因,看看是不是不懂得规律。我们的目的,就是志在圆融。圆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但圆融又是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圆是理性,融是融入,用理性指导融入,在融入中谋求发展,那样必有所得。
如果我们读懂了上面这篇文章,我们就懂得了夏季该如何获得健康,否则,“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西曆年5月5日(農曆壬辰年四月十五立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