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雷锋式传奇老人刘启贵

  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这里,客家文化、三国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今天不说它的名气,单讲讲洛带镇柏杨村的爱心传奇老人的感人故事。

  爱的感悟

  刘启贵生于年,有着与雷锋相似的苦难童年。他出生才5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每天连两顿菜汤汤都吃不饱,肚子经常饿得咕咕叫。租来的一亩地也无法耕种,刘家的长辈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亲自来他家手把手地教母亲打草鞋卖挣几个盐巴钱,邻居们带上种子、扛上犁头,牵上耕牛,帮助他们种上庄稼。爱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母子两干涸的心田。他刚懂事时,母亲就经常把他拉到怀里,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儿子啊,我们之所以没被冻死、饿死,是靠亲友关照,邻里帮忙。你长大了也要当好人,做好事……”这在刘启贵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一唱雄鸡天下白。年12月,解放军进驻成都。人民得解放,翻身做主人。刘启贵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样样工作走在前头。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的人,干着党的事。年,毛主席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他心里激起千层浪,他决心像雷锋那样:“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做一个实打实的雷锋精神的传承人。他先后3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并荣获“成都好人”荣誉称号。

  爱的奉献

  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关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震撼了刘启贵心灵。他虽然说不出什么道道,却也意识到了接班人的重要。于是他将   该镇柏杨村有一特困移民户:父亲袁德海,因患骨结核病,大小手术十几次,被锯掉了一条腿和一只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狠心母亲嫌穷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儿子袁杰正上小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才十来岁的小袁杰,不得不挑起照顾父亲、料理家务的生活重担。

  “他家太需要帮助了!”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学佐积极为袁家“鼓”与“呼”。

  说者有意,听者有情。当晚,刘启贵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骑上自行车,去柏杨村看小袁杰。袁家的境况使他触目神伤,潸然泪下。家里除了一张旧床、一个破沙发外,几乎一无所有。80多岁的爷爷从汉源县来时,父子俩只好挤在沙发上睡觉。夏天无蚊帐任凭蚊虫叮咬,冬天破被子抵不住呼啸的寒风。即使如此,小袁杰在校仍手不释卷、刻苦学习,照顾父亲仍体贴入微,是远近闻名的“乖娃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启贵当即叫人送来一张床、一个书桌。随后又购置了台灯、沙发,还为小袁杰配了一副眼镜,给了一笔生活费。他深情地对小袁杰说:“乖娃娃,你的学习费用我包了,你上到哪里我供到哪里。”打那以后,逢年过节,他都要带上礼品、礼金,登门看望袁家,从不间断。

  年仲夏的一天,在西昌某监狱探视室,上演了感人的一幕:一位白发苍苍、年近八旬的老人端坐在沙发上,双目注视门口。不一会,一位年轻男子在狱警的引领下走进探视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两手抱住老人的腿,仰望着那布满皱纹的脸庞。老人俯下身子,用手抚摸着男子的光头。二人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良久,老人才喃喃地说:“儿子啊,我哪有能耐千里迢迢来看你哟!这次全靠你刘启贵大叔帮忙;车子是他找的,手续是他办的,路费也是他出的,估计要花三、四千元啦!要不然,我们父子俩恐怕今生今世也见不到面了……”

  听罢父亲的诉说,男子才注意到父亲身旁还坐着另一位老人,便立即转过身,给刘启贵磕了三个响头……

  这位老父亲名叫刘德金,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松林村人,时年78岁。年轻男子叫刘长春,是刘德金的幺儿子,年因倒卖电缆线被判刑,刑期十二年。跨进监狱门,电网与高端,隔断父子情。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老汉想儿子,整天满脸布愁云,睡觉不安稳,可怜白发生。担心活不长,难了父子情。年的一天,他去算命,算命先生抬抬眼镜,耸耸肩膀,煞有介事地对他说:“你呀,可能活不过80岁”刘老汉听后心里一惊,两腿打颤颤,突发黑眼晕,险些跌倒在地。此后,刘老汉整日心事重重,身体每况愈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年仲夏。一天,刘老汉去赶场,碰到了洛带镇关工委副主任刘启贵。谈及刘长春,刘老汉伸出四个指头,颤颤兢兢地对刘启贵说:“他(指刘长春)还有四年刑期。大兄弟呀,我恐怕是等不到他回来的那一天了……”接着,他向刘启贵陈述了算命先生的话。言罢声音哽咽,泪如泉涌……刘启贵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连忙安慰他说:“迷信害死人,我们不能信。”接着,刘启贵问刘老汉:“你想不想去看你儿子?”刘老汉说:“想!想!做梦都在想!可是到西昌要花成百上千的钱,我到哪里去找噻?”刘启贵忙说:“老哥,你别急,钱由我出。”刘老汉听后当即就要给刘启贵下跪,刘启贵马上将其扶住,叮嘱他说:“回去作好准备,后天就出发”

  第三天一大早,刘启贵坐上女婿开的面包车,带上两天前买的衣服、副食等慰问品,搭上刘老汉,风尘仆仆地赶往西昌。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在半路上的一个林场里住了一夜,到西昌是已是第二天的上午。他们向监狱领导说明来意并办理了探监的相关手续。于是便在探视室上演了如前所诉的那感人一幕……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探视室现场:只见刘启贵扶起刘长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和你爸不远千里来看你,是希望你在政府和狱警们的管教帮助下,加强学习,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家为老父亲尽孝。”刘长春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眼噙泪花频频点头,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后因表现好,被减刑两年,提前回归与老父团聚,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提起刘启贵,刘长春全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洛带,留守儿童相对集中,有的隔代监护,有的寄养他家,虽然情况不一,但大多数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为了使这些留守儿童与正常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刘启贵出资多元为56名留守儿童每人买了书包、文具、台灯和书桌,并勉励孩子们振奋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地处龙泉山中段的金龙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欠发达,困难户、贫困生相对较多,缺衣少被,难耐五更寒。镇关工委研究对策,刘启贵主动请缨,个人出资多元,开展暖冬行动,捐赠多件衣服和床新棉絮,分发给贫困学生家庭。

  爱的传奇

  有人说:“刘启贵是一个传奇式的爱心老人。”这话一点不假,他是一个农民,没有固定收入。可是献爱心、搞慈善,他已先后花去近30万元。也许有人要问:钱从何来?欲知究竟,请看下文:

  一是由少到多积攒来。改革开放政策好,老百姓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刘启贵的两儿两女都“冒”富了,逢年过节、儿女们都要给钱孝敬老人,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他就将这些钱积攒起来,作为爱心基金专户储存。

  二是从牙缝里省出来。在生活上,刘启贵像雷锋那样向低标准看起,不讲吃,不讲穿,不抽烟,不品茶,唯一的嗜好就是喝二两,然而他喝的是跟斗酒,下酒菜是花生米。在他的爱心善款里,有一部分就是这样从牙缝里一点一滴省出来的。

  三是在干活中挣来。石(石工)、木(木匠)、泥(泥工)、雕(雕刻),刘启贵门门内行,样样精通,请他干活的自然不少,所挣的钱相对较多。这也是他搞关爱的重要资金来源。

  四是从老伴、儿女们腰包里掏出来。刘启贵的老伴在洛带镇摆了一个菜摊摊,每天也能赚几个钱。他搞“零星”关爱钱不够时,就掏老伴的腰包,老伴很支持他的善举,大多慷慨解囊相助。搞“批量”关爱和重大善举,资金缺口往往较大,他就叫儿女们赞助,儿女们都倾力相助,有时甚至给数万元也在所不惜。儿女们认为:满足老爸的要求,是对老人是尽孝,也是对乡亲们是尽情。

  刘启贵老人虽已离开我们,但他所做的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会让大家永远记住,他的爱心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生生不息的雷锋精神,诠释了人性的光辉、爱的永恒,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将爱心传递。

微政通:编辑

刘尚敏校对

邓爽

赞赏

长按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n/2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