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中医望舌切脉释难病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12,右三叉神经痛(医案发表时间为年4月)
于先生,61岁,年8月1日第一次中医就诊。
右侧舌缘、舌根、口底区剧烈疼痛10天,疼痛呈刀割一样每次发作几秒钟发作频繁,影响进食刷牙,夜间因疼痛无法入睡。医院口腔科抗菌消炎止痛治疗一周无效。有高尿酸血症常併发痛风7年,糖尿病1年,高血压病6个月,均服西药维持控制良好。脑核磁共振血管显影提示右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根邻近。
主要症状:右舌缘根和口底区剧痛、频繁间歇发作、每次几秒钟,睡眠甚劣,大便前成形后偏溏。
望舌:舌淡紫嫰略胖,苔薄白浊腻;切脉:两寸口脉细弦滑。体形消瘦,面色萎黄。
中医辨证:气虚血瘀,痰浊内阻。
治疗方药:夏天无、玄胡、生酸9枣仁、楤木、煅瓦楞子、水飞蓟、炒白芍、石菖蒲各30克,鬼箭羽、海螵蛸、制南星、胆南星各15克,浙贝母12克,红曲、甜叶菊各6克,蜈蚣2条,鸡矢藤60克;7帖水煎分二次口服,服三帖后疼痛即消失。年8月8日以后上方加炒甘草9克、甘松15克又开中药14帖服21天,服中药期间无明显疼痛。年8月29中药:黄芪、麦冬、生酸枣仁、红曲、水飞蓟、五味子、生苍术、南沙参、绞股蓝、女贞子、红景天、鸡血藤、蒲公英、甜叶菊,开了14帖;服3帖后右舌疼痛又作,年9月5日原中药还有11帖,因剧烈疼痛提前来就诊;重新复8月8日中药7帖(7帖服14天),服后疼痛消失。年9月19日又开原有效中药(制南星、胆南星、石菖蒲各18克,地龙15克,蜈蚣3条,余同前方)7帖(以上每帖中药自煎三次共得药汁毫升,每天服毫升、分二次服,7帖中药病人服21天),服中药期间一直无明显疼痛。嘱继续中药巩固疗效。随访到年4月无疼痛发作。
按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老年人比较常见,一般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率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继发性者如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糖尿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附近肿瘤,脑干梗塞等都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称为三叉神经病理性痛。由于现在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原来所谓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属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了;如由于小脑后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毗邻甚至微小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现在临床上老年人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严格讲属于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病理性痛。
本例案首先考虑由于小脑上动脉邻近影响到了三叉神经根所致的神经痛,老年人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能是常见原因之一。西医常使用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等口服治疗;如口服药物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后颅窝微小血管减压手术。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同时有些效果也会不满意。中药治疗由于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密切相邻或压迫所致的此类三叉神经痛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临床上治疗效果还是能经得起重复的。
45``临床治疗原则要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不能由于中医辨证有气虚或阴虚就以调补为主,重点要治其标,待疼痛缓解数月后再考虑使用调补中药同时还是要标本兼顾。中医药祛除风痰重点使用胆南星、竹沥半夏、天虫等,化湿浊重点使用石菖蒲、茵陈等,活血化瘀可使用红景天、丹参、赤芍、玄胡、鬼箭羽等,祛风除湿止痛可使用七叶莲、夏天无、穿山龙、鸡矢藤、威灵仙等,搜风通络止痛常用天龙、蜈蚣、全蝎、天虫、地龙、天麻等,另外疏肝理气和养心安神的甘松、香附、合欢花、酸枣仁使用也要重视。柔肝缓急止痛的白芍也可酌情运用。
仅供参考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13,右三叉神经第二三分支神经痛(医案发表时间为年4月)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林女士,68岁,年2月19日第一次中医门诊就医。
经常右面颊和右舌边底及上下齿龈烧灼针扎样疼痛发作,每次发作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已经发作二年,每于天冷时发作频繁或加重。西医诊断“右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神经痛”,给服用卡马西平有一定效果。这次连续发作频繁已经一个月,西药卡马西平效果不理想;又怕长期使用及其他西药副作用来诊。脑核磁共振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主要症状:右面颊和右舌边底及齿龈烧灼针扎刀割样疼痛,每次发作几秒到几分钟,然后又自行消失不痛,每天发作几十次;每于说话、吃饭、刷牙时引起发作,十分痛苦且已经影响到休息睡眠。惧怕进食,口苦口臭,睡眠甚劣,大便偏干。
望舌:舌红暗,苔薄黄腐腻;切脉:弦滑。
中医辨证:痰热瘀阻脉络证
治疗方药:竹沥半夏、胆南星、天虫、生白芍各15克,生酸枣仁、土茯苓、生薏苡仁、茯苓、炒白芍各30克,石菖蒲21克,蝉衣9克,蜈蚣1条,木通七叶莲18克,甘草12克,罗汉果1枚。以上中药每天一帖水煎分二次服。服28帖后右三叉神经疼痛逐渐缓解;继续加减服药56天三叉神经疼痛完全消除。加减治疗中曾随症加了丹参、玄胡、红景天、夏天无等;因考虑费用问题全蝎没加用,蜈蚣每帖药也仅使用1条。随访到年4月,其侄女告知三叉神经痛没有发作。
按语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有感觉运动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西医常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也只是对症止痛治标不治本的疗法;且需要长期使用,肯定会有依赖并有一定的副作用。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虽西药效果不好但考虑西药有一定作用还是建议继续服用;如有明显副作用那也只好停服西药了;有一些本来就没服西药首次就医于中医,有些病人西药效果不好自动已经停服,有比较多的病人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停服了西药。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观察发现到我这儿来就医的病人且能坚持中医治疗一个月以上或疗程更长一些的效果还是比较肯定的。
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施治和辨病对症与其他疾病一样是基本治疗原则,尽可能将西医意义的疾病诊断明确,这是我中医临床生涯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每种疾病在不同阶段(急性慢性,发作缓解,具体疾病分期,西医的治疗情况等)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辨病对症治疗原则同时又要有灵活性,才能尽可能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同时尽可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作用。三叉神经痛有他的特殊性,调补中药使用要慎重,如确实需要也应侧重于清补为主,如选用铁皮石斛、人参叶、太子参、羊乳参、西洋参、珠儿参、麦冬、鬼针草、矮地茶、绞股蓝、红景天、金雀根、金雀花、鬼馒头、白朩耳、黑木耳等;温热补品用了可能疼痛发作会“立杆见影”,所以中药温热补品和辛温食品(如黄鳝,鸡肉、羊肉、带鱼,虾,肉桂,茴香,姜蒜,酒醋等)要注意禁忌。
中医药治疗平肝息风,重镇安神,养阴清火,化痰(包括性质相似的病邪“湿”)祛瘀治法方药要重点选择运用。如蜈蚣,全蝎,地龙,天虫,蝉衣,蜂房等;珍珠母,龙齿,牡蛎第;生地黄,生白芍,麦冬,女贞子,地骨皮,鳖甲,功劳叶,莲子芯,苦丁茶,重楼,三叶青,生石膏,寒水石等;竹沥半夏,胆南星,石菖蒲,土茯苓,薏苡仁,茵陈等;丹参,赤芍,丹皮,鼠妇虫,土鳖虫,水红花子,牛膝等。其他一般止痛的中药如夏天无,玄胡,白屈菜,木通七叶莲,鸡矢藤,老鹳草,威灵仙等也可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使用。
仅供参考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14,带状疱疹后遗右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神经痛(医案发表时间为年4月)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章先生,80岁,年9月21日第一次中医门诊就医。
6个月前右额和头顶部患带状疱疹在西医皮肤科接受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维生素、免疫调节、局部外用抗病毒膏等治疗4周皮诊全愈,但右额头部疼痛没有缓解。西医神经内科诊断”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神经痛”,服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弥可保等治疗5个月有所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影响休息睡眠。
主要症状:右额和头顶部疼痛,触摸痛作,眼睛干痛,口苦,睡眠不隹,大便偏干。
望舌:舌暗红,苔薄黄腻干燥;切脉:弦滑。右额及头顶前部触摸疼痛。
中医辨证:痰热血瘀阻滞经络证
治疗方药:胆南星、竹沥半夏、徐长卿、玄胡、夏天无各15克,蕤仁24克,生酸枣仁21克,莲子芯、苦丁茶各6克,全蝎5克,蜈蚣3条,生白芍,蒲公英各30,石菖蒲18克,生甘草12克。以上中药每天一帖水煎分二次服;原西药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及弥可保继续服用。以上中药加减治疗28天三叉神经痛消除全愈。
按语
带状疱疹是嗜神经病毒(专门侵犯神经的病毒)在人体抵抗力差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致病的;常见的带状疱疹常在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坐骨神经引起相应病症征。急性期往往在皮肤科进行诊治,病情稳定或皮肤损害好了但在相应带状疱疹部位出现神经痛(病理性神经痛)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或控制不满意常常会寻找中医治疗。我几十年来经历治疗上百例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疾病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体根据所病神经分肋间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常有明显面神经炎症病变引起的口角歪斜)、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临床上所见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为常见,后面这些神经病变相对少一些。话说回来,带状疱疹大多数通过西医药治疗后效果还是好的,也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痛。关键是要早期彻底治疗,当然有皮肤带状疱疹疹子来看医生诊断一般是比较容易的;有好些病人来看病时仅仅是胸肋或头面等部位疼痛而无皮肤疱疹,这时医生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中医药如急性发作期带状疱疹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来中医治疗,中医辨证大多数是湿热毒证,清热化湿解毒是治疗原则。我经历的病例我会考虑到以后会不会遗留神经痛,清热化湿解毒基础上常常使用七叶一枝花,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白头翁,夏天无,鸡矢藤,白屈菜,玄胡,地龙,天虫,全蝎,蜈蚣,蝉衣,竹沥半夏,胆南星等清热解毒化痰息风中药以防併发神经痛后患。总之带状疱疹后病理性神经痛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热毒未清,痰浊瘀血动风证”,中医药治疗常常会收到较好效果。
由于带状疱疹发病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减低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功能减退有关;平时要适当饮食调养,休息睡眠也是非常重要,工作学习适可而止,锻炼身体不能太过;使用中药以食物二用之品为主,根据你的亚健康病理体质不同或调补阴阳气血,或祛除体质性痰湿热毒瘀血,从而使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也就是先后天之元气保持旺盛或正常或阴阳平衡状态,从而防止带状疱疹的复发。事实上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减低患了带状疱疹,那么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减低相关的疾病也有密切关系;好多年老体衰,风湿结缔组织疾病,各种肿瘤,各种免疫系统抑制药物和放化疗过程等容易患带状疱疹,那提高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既能预防带状疱疹又能对其他疾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的重要作用。提高和平衡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保持人身体的五脏六腑的元气充盛,借用孔子的名言“筱筱万事,唯此为大”也不会过!
仅供参考(医案中所用方药作用比较強烈,要由有经验的脑科(神经内外科和精神卫生科疾病)专科中医专家据辨病辨证对症合理使用)
(浙医二院刘华主任中医师(肿瘤和脑科及疑难杂病专家);杭州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医院中医专家)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告知
中医老专家刘华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