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蚊子斗智斗勇多年我们总结出了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1022/5781298.html

俗话说秋后蚊子猛如虎,明天就立秋了,你准备好迎接蚊子最后的冲锋了吗?

《百花图》南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没准备好也没关系,看完今天的早期人类智斗蚊子实录,说不定就可以从老祖宗那里找到灵感!

植物驱蚊派

01

艾草

注意事项:小心火烛

根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一种官职叫做“翦氏”,工作职责就是给朝廷驱蚊虫。

翦氏的驱蚊手段包括“以攻禜(yíng)攻之”,和“以莽草熏之”。

禜,是一种祈求神灵消除灾祸的祭祀,说白了就是靠跳大神来驱蚊,纯属封建迷信;真正有用的是第二种:点燃莽草熏杀蚊虫。

莽草是一种有毒性的草药,连老鼠都能毒死就更不用说蚊子了。

莽草

但也正因为莽草的毒性太大,存在安全隐患,后来逐渐被更健康的艾草取代。

为了方便使用,人们还对焚烧艾草的方式进行了改良,把阴干的艾叶搓成绳,用的时候直接取一根点染。

宋朝时,火绳中加又加入雄黄,驱蚊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02

蚊香

注意事项:请配合香炉使用

火绳也好、直接焚烧艾草也好,都是平民百姓的选择。

有钱人都有熏香的习惯,而很多香料本身就是中草药,有一定的驱虫效果,芳香雅致的同时顺手就把蚊给驱了。

带座龙凤呈祥熏炉陈巧生宝库匠心馆藏点击图片预约参观??

到了宋代,有人调制出了专门用来驱蚊的“蚊香”,叫做“蚊烟”,根据宋代典籍《武林旧事》的记载,当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生产蚊香的作坊。

蚊烟

四壁人声绝,榻下蚊烟灭。

——宋华岳《苦蚊》

野店蚊烟接,官途松吹长”。

——宋陈藻《乐轩集》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辽宁省博物馆藏

03

香囊

注意事项:及时更换

蚊香虽好,但总不能走到哪点到哪,不方便也不安全。

幸好有些香料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无需点燃也有驱蚊的功效。把这些香料或者有驱蚊效果的中药放在香囊中随身佩戴,比现在的驱蚊贴可美观雅致多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记得定期更换香囊里面的香料,保持充足的疗效。

金镶珠石累丝香囊清故宫博物院藏

物理驱蚊派

代表

蚊帐

注意事项:一定要严密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中记载有齐桓公的话:“白鸟营饥而求饱,寡人因之开翠纱之帐,进蚊子焉。”

白鸟就是蚊子,意思是说齐桓公看蚊子在帐子外面飞来飞去,心疼它们饿得到处觅食,于是打开纱帐主动出来喂蚊子。

齐桓公为什么这么无私奉献一心喂蚊子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蚊帐”这项防蚊神器。

《女史箴图》中的床帐东晋顾恺之大英博物馆藏

唐宋以后,使用蚊帐已比较普遍。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诗中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其中帱就是蚊帐。

考虑到天气情况,蚊帐必须得透气通风(不然可能更多人宁愿在外面喂蚊子),这就要求蚊帐的材质得是纱罗之类轻薄透气的丝织物。而这些丝织品的共同特征就是贵,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簪花仕女图》中轻薄透气的丝绸唐周昉辽宁省博物馆藏事实上别说纱罗这类丝绸了,古代绝大多数穷人连麻布都不怎么舍得用,衣服都是补丁罗补丁,根本用不起蚊帐。

蒲松龄给别人家做塾师时,就曾经抱怨“束脩甚是不堪,铺盖明讲自备,仅管火纸灯烟,夏天无有蚊帐”。

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吴猛,也是因为家里买不起蚊帐,才会裸着上身,让蚊子肆意叮咬,只希望蚊子吃饱后别再去咬父亲,让他能睡个好觉.

《二十四孝图册·恣蚊饱血》明仇英

而有钱人呢,使用蚊帐的时候还会在色彩、缀饰、纹样、质地、造型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例如齐桓公的蚊帐就是“翠纱之帱”。

所以在蚊帐这件事上,古人完全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二十四孝图册·扇枕温寝》明仇英

生物驱蚊派

代表

吸蚊灯

注意事项:还是小心火烛

蚊子有趋光的生物特性,古人发现这点之后,针对性地发明了高科技灭蚊工具—吸蚊灯。

吸蚊灯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金瓶梅》中已经出现了关于“蚊子灯”的记载,不过目前发现的实物基本上都来自清代。

这些吸蚊灯多为铜制,灯身呈锥形,侧面张开一个喇叭形的大口。当里面的灯芯被点燃后,气流会从喇叭口迅速吸入,蚊子只要靠近,就会被气流吸入灯内。

由于燃烧使灯盏内的氧气含量下降,吸入灯内的蚊子即使不被烧死,也会因为缺氧迷失方向,最终被困死在灯盏内,不可谓不高级。

吸蚊灯

不过这种高科技工具也存在bug:有个词叫飞蛾扑火,漆黑夜晚的一盏吸蚊灯很容易就会引来飞蛾,扑灭灯火还是小事,万一撞倒灯盏引发火灾就灾难了。

外挂驱蚊派

代表

养青蛙

注意事项:小心防噪

以上这些驱蚊法或多或少总需要成本,如果实在是舍不得花钱,那还有一个选择——请外挂。

一般来说,蜻蜓、青蛙、蝙蝠等动物都是吃蚊子的,换句话说它们都可以成为你驱蚊的帮手。

《草虫图对幅》元江济川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而蜻蜓、蝙蝠显然不好捕捉也不好饲养,于是青蛙就成为古人外挂驱蚊的主要手段。

在大水缸里养上几只青蛙,蚊子只要从这里飞过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不过青蛙捕杀的蚊子毕竟数量有限,不可能占据防蚊的主流,而且多养上几只的话晚上基本上也就别睡了。

《夏景戏婴图》元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到这里,朋友们发现没有,除了不再捕捉青蛙,今天的防蚊手段说起来仍然是在古代几个派系上做文章,多年的“斗争”经验果然不容小觑。

撰写排版/东方宝库/展览

天地玄黄——包天伟黄花梨家具艺术展

即将开幕??????

别忘了来宝库匠心馆啊

??????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宝藏男孩宝哥哥

谢谢你的喜欢让文化更有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gn/8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