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0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对于读书,一定有难忘的回忆。
那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住在农村。家和学校之间,有很长一段路,并且没有公交车,连拖拉机都很难遇到。
上学放学,要翻过好几座山坳,也是常有的事情。
当年,我家住在罗霄山脉的腹地,需要背米带菜去上学。小学的时候,午饭是自家带的,学校也没有热饭的地方。到了冬天,打开饭盒子,饭团冷得像石头。从上五年级开始,就要住校了,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
上学的路,弯弯曲曲,还有些陡峭,但是我们仍旧相信,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出路。多读书,就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是最大的体会。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拿着锄头去挖土,腰酸背痛的滋味,到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农忙的时候,割稻子、插秧的农活,落在了幼小的肩膀上。
那些年,特别羡慕考上中专和大学的人,因为他们跳出了农门,摇身一变就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可惜,大部分的人,也仅仅是羡慕,不能如愿以偿。
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70后的我们,一晃就五十岁了,往事只能回味,不管如何拼命,都回不去了。只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02
一场同学聚会,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作家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初中毕业后,我们班二十几个同学去了东莞打工,还有一部分同学去了浙江打工。刚开始,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班里有五六个人上了高中,其中有三个人考上了大学。本来,早几年的大学生,都是可以包分配工作的,但是后来政策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也要自己找工作。兜兜转转好几年,高中生和大学生,也选择了南下打工。
去年夏天,初中同学聚会,大部分的同学,都满怀期待起赶来了。
一群五十岁左右的人,聚集在一起,个个长吁短叹,这一生,谁都活得不容易啊。
虽然,同学相处没有三六九等,但是无形之中,按照地位和财富的多少,分出了等级,建立了不同的小圈子。
混得好的人,脸上更有神采,聊天的时候,内容更高雅一些;混得差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很担心有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家庭情况如何。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表面上是地位、金钱、房子车子等,根源其实在“智慧”。
03
人到五十,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很大。
从现实生活以及我的同学来看,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坚持读书的人,越活越有劲,有大器晚成的潜质。
很多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放弃了职场上的一切,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