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炒到上百元救活制冰厂,高温之下,冰

当人类已经可以登上月球、将探测器送往火星之时,却因为极端的气候、短缺的电力,仍像古人一样,要用冰块来降温。

曾诗雅

编辑

周维

运营

绘萤

一冰难求

8月16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红色高温预警的第五天。

金萧雨所在公司的园区物业发来通知,要求写字楼关闭部分中央空调,剩下的可以运转的空调温度必须调至26℃以上。

限电开始了。

金萧雨是一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游戏公司的行政。限电的第一天,她坐在极度闷热的办公室里,感到“热得头有些晕,身上不自觉地冒汗”。

第二天,她想起了一些老工厂会用冰块降温,于是在电商平台上找同城的卖家,花多元买下了20块工业冰块,并自己叫了货车,将冰块运到了公司。

当金萧雨和同事们推着蓝色小拖车,把20条冰块运进工位时,安静的办公室爆发出一阵兴奋的骚动。几名穿着短T恤、大裤衩的男士围上来想帮忙,其他人的眼神则紧跟着80斤重的大冰块移动。

很快,白色大冰块竖在工位密集的过道上,有人拿来饮料、水杯甚至藿香正气水放在冰块上冰镇,还有人一边拍照一边评价道:“真是分分钟穿越到《甄嬛传》里华妃降温的画面。”

▲金萧雨买的冰。图/受访者提供

但是,这家公司用冰块降温的画面只存在了一天,行政部就去采购了一批电风扇。“其实并没有凉快多少,所以我们只采购了一次。”金萧雨说。放弃冰块的另一个现实原因是——第二天,卖家就告诉金萧雨,因为限电,自己的制冰厂可能要停工,没法再供货了——用冰块降温,进入了一场“死循环”。

同在成都的常宁,在8月16日傍晚有幸用过一批冰块。作为美食编辑,那一天,常宁和同事要去一家串串店拍一段视频。想到串串店里没有空调,她就托认识的朋友,运了6块冰来降温。

在那个体感温度高达四十多度的傍晚,串串店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常宁和同事将五块冰竖在桌边,剩下一大块冰踩在脚下,“瞬间觉得气温降了四五度”。

这“豪华”的降温阵仗,引来路人的侧目。围观的人们掏出手机就是一顿狂拍,隔壁桌喝白酒的大姐一边拍照还一边喊:“嚯!冰!”

两个小女孩凑上来,将脸贴在冰块上,久久不愿离开。“我告诉她们,不能用舌头舔,不然舌头可能被粘住。”

“妈妈,我考分的话能奖励我一块冰吗?”也许是太留恋冰块的凉意,小女孩转身冲着妈妈喊道。

“这是我们吃过最社牛的一顿饭。”常宁说,冰块成为了社交货币,成为了嘉奖礼物,也成为了网红商品。“冰块的价格从我16号买的12元/块,到第二天变成了20元/块,第三天50元/块。这几天,上百元的都有人买。”

▲常宁和朋友们在冰块旁边吃串串。图/受访者提供

数日之间,冰块就变得“一冰难求”。

8月20日,一位成都卖冰的商贩留下一句:“我现在忙得连订单电话都接不过来”。一个一百多人的成都游戏行业交流群里,不断有人问起:“哪里可以买冰?”一篇晒出“成都写字楼冰块降温”的帖子下,一众评论都在询问冰块的购买渠道。

距离成都多公里的浙江金华,周敏贞也为买冰块费了很大工夫。因为8月初节目拍摄时需要用到冰块,她从7月底就开始打听“哪里可以买冰”。彼时,金华地区的气温已经连续多日在40℃以上,明晃晃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照在皮肤上有一阵灼烧感。

周敏贞先打电话给一家冰厂老板,对方不耐烦地说:“你这样子来联系我,肯定买不到,我这边的冰这一个月里都非常非常紧俏。”

她找到一个海鲜冰冻市场的老板,表示8月份要用冰,能不能预先跟预约一下,把钱付掉,你到时候帮我把冰留着,我每天过去拿。对方的态度非常敷衍,表示冰不够,自己都不够卖,不一定有。周敏贞不死心,决定直接去找他,她到了市场之后,便给这位老板打电话。

她又跑去海鲜冷冻市场,一位相熟的老板娘建议她凌晨三四点来这边碰碰运气,“有人就拉着一车的冰来卖”。但隔壁雪糕批发的老板却说:“我试过,没用。就算你一大早来排队,卖冰的也不会给散客。我这几块冰也是托了人情,从水产店老板那里弄来的。”

“他非常不耐烦,说你不要来找我啦,我没什么空的。然后,就直接把电话给挂了。”周敏贞感到匪夷所思,为什么有生意不做?后来她想明白了:“可能是这位老板卖冰的生意真的非常好。像我这样的小生意他是完全看不上,所以就不理我了。”

几经辗转,周敏贞找到了金华的一个“冰块物流枢纽站”。她至今也说不清那是什么地方,“是一家连地图上都尚未标识的工厂,好像许多冰块都要经过这里”。每一天上午七八点钟,周敏贞就跑过去排队,买下几块大冰块,然后自己开车运回去。有一天,她去晚了,冰块已经卖完了。

周敏贞很快也发现,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在室内用冰块降温的效果非常有限,“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需要冰块降温的,不只是人类。湖南岳阳的一名养殖户,为了保住自家的鱼苗,买了块工业冰投进露天鱼池,因为水温达到45℃鱼苗就容易死亡;成都锦江区的电力工人,往电缆井底搬了近千斤的工业冰块,成功在半小时里让过热的电缆降了3℃;云南昭通的一段铁轨上,为防止铁轨在高温下变形,工人们用手推着大型冰块为轨道降温……

▲图/受访者提供

被拯救的卖冰人

在大部分人因高温天气无精打采时,上海玉湖制冰厂的老板俞钢红,正忙得热火朝天。

每一天,上海玉湖制冰厂的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产出多块冰块。工厂里机械臂高高抬起,一排整齐的水柱往冰块磨具里灌入。几个小时后,白色的冰块脱模滑出,工人师傅用特制的防滑钩将冰块拉入货车厢运走。12辆大小不一的货车,载着冰块奔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它们中的一部分,被运往给海鲜、水果市场作冷冻保鲜用,一部分通过批发的小商贩之手到达没有空调、电商的老工厂、出租屋里;还有一部分冰块,则被政府采购,运往上海的各个核酸检测点——这也是今年夏天,俞钢红得到的最大订单。

▲高温之下,全国多个城市开始为核酸志愿者提供冰块降温。图/视觉中国

今年51岁的俞钢红,在年进入制冰业。因为利润不错,那一年他还收购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制冰厂。然而,疫情到来,俞钢红原本指望着通过生鲜冷冻度过冬天的用冰淡季,但海鲜的批发零售一度因疫情停滞,冰块的需求也随之锐减。“年对我们的冲击是致命的,销量明显下降了很多,最起码有2/3。”

没钱挣的日子,俞钢红在朋友介绍下干起了建筑垃圾清运的营生,然后靠这一收入来补贴制冰厂。但祸不单行,新收购的制冰厂,又陷入官司纠纷。俞钢红算了算,那一年“亏损达到了多万”“连房子都卖了”。

今年7月中旬,制冰厂刚刚复工,冰块订单突然像雪片一样飞来。俞钢红说,工厂订单量比年兴盛时,还翻了四五倍。

为了跟上订单,原本每10小时需要停机散热的机器,只能24小时不停运转。为了防止机器过热,俞钢红为制冰机装上了空调降温,一台不够,最后增加到三台才解决。

夏天的暴热还在继续,制冰业也迎来了最受瞩目的时刻,俞钢红说,已经有二十多家媒体联系他采访。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zz/10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