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结膜囊内存在着细菌,通常为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一般不致病,在外伤或手术时,结膜囊的细菌有可能引起眼内炎发生。白内障手术是眼科最常见的复明手术,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虽较少见(1:),但可致盲,且此病原主要来自手术时结膜囊中的细菌。为达到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的相对无菌化,预防发生眼内炎,用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清洁白内障术前结膜囊。
0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住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60眼),年龄42~70岁,平均52岁。排除全身和局部感染性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于手术前3d点术眼2h/1次,对照组用0.25%氯霉素滴眼液,用法同上。
1.2方法1.2.1取材
用药前分别用无菌棉签拭沾结膜囊,置无菌管送细菌室行细菌培养,用药3d后用同法送检标本。
1.2.2培养及鉴定
所用培养基为血平板、普通培养基及鉴定培养基。将送检标本的棉拭子涂划于血平板上,置35℃温箱中培养24~48h,根据平板上生长菌落的特征及革兰氏染色的结果行初步菌属鉴定,再用鉴定培养基及特殊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1.2.3观察指标
统计用药前、后两组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株数及革兰氏菌染色的分布。
1.3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用SPSS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02结果实验组30例未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菌株14例(46.67%),用药3d后阳性菌株2例;对照组30例未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菌株12例(40%),用药3d后阳性菌株9例。用药前后2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
03讨论白内障手术严格要求无菌,由于结膜囊本身的特点,白内障术前清洁结膜囊特别重要,术前冲洗结膜囊虽可驱除部分细菌,但要达到无菌要求则有赖于术前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术前眼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盐酸左氧氟沙星属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光学活性,其抗菌活性比右旋体高8~倍,较氧氟沙星大1倍,并由于其独特的双相作用机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假单孢菌等,均能有效地杀灭,具有高溶解度和快速杀菌曲线。文献报道,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导致细菌性结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
总结
本研究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皆有明显的灭菌活性,是白内障乃至其他内眼手术前清洁结膜囊的可选有效药物。
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