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症候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一张“小懒方”。
啥是“小懒方”呢?就是说,一个中医师治病治多了,懒了,不爱思考了,针对一些常见的小病症,随手就写点小方子,两三味药,三四味药,病人用了还挺好使。
当然了,能开小懒方的医师,都是见多识广,对不少症候是了然于心,所以才有这个自信来“偷懒”。人家问题看得准,所以用药用得准。
在这方面,至少我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
但是,我的老师能。
我记得我跟师学习的时候,有一回,快下班了,来了一个女患者。
当时是夏天。她的毛病就是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特别爱冒汗,同时身体乏力、没有精神,口渴难耐。她以前没这样,从去年夏天开始,总这样。
一开始,她以为自己就是累的。可是经过休息,她发现这个现象还是经常出现,导致她基本无法劳动了。她挺着急,以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
但是,我老师在看到这个患者舌体较瘦,脉象虚数之后,只说了一句话:“你没事儿,我给你写一个吧”。
我在我老师身边久了,就知道,我老师这是累了,他会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只见,他写了两味药:
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两味药放在保温杯里头,用沸水冲泡20分钟饮用。代茶饮,每日一剂。
这个女性患者问,就这么简单吗?
我老师难掩脸上的倦容,说,的确就这么简单。
结果,这患者据说回去以后在家休息了两天。两天之内,她不断用这个药茶来调养。第三天,她去田里给家人打下手,忽然发现,任凭烈日当空,她竟然没出现大汗淋漓、气短乏力、口渴难耐的现象。
这个女子高兴坏了。但我师父还是告诫她,日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这里头怎么回事啊?我告诉你,这个女人的问题就是常见的气阴两伤。
这个气阴两伤啊,是夏天里头的常见症候。你看,夏天,气温高。高温环境下,人就容易出汗。但是汗出多了,就会伤气。为什么?中医讲,津液能“载气”。汗,就是津液。你总是大汗淋漓,津液不断流失,气也就跟着一起过度流失。于是,你就是既伤阴液,又伤气,导致气阴两伤。
这类人的主要表现就是,经常大汗淋漓、气短乏力、神情疲倦、口渴咽干、心烦、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体一般比较瘦小,舌苔干薄,脉象偏虚数。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要补气,还得养阴。太子参和浮小麦的配伍,比较合适。其中太子参能补气、养阴,浮小麦能敛汗、清热。两者配合比较好。太子参也可以换成西洋参。西洋参补气阴的力道,比太子参强。也许是我老师见话患者问题不是很严重,所以才用的太子参。
我老师用方,是很严谨的。他一般都讲究出处。他告诉我,这配伍,早年在《陕西中医药》上记载过。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老师懒中医开小懒方的事儿,我到现在还记得。我觉得,这代表了一个中医人对症候的熟练把握,对药性的真正熟悉。我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是一种偏得。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这个小故事,能给您在夏天的养生带来帮助。
全文完。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