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保健与护理技巧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儿童期最高的。因此,加强新生儿保健工作非常重要。

何为新生儿?脐带结扎至不满28天的婴儿。

新生儿生理功能特点:呼吸:安静时40~60次/分;体温:36℃~37℃(腋下);睡眠:一昼夜睡16~20小时;大便:母乳3~7次/日,黄糊状,配方奶1~2次/日,淡黄粘稠;小便:6次以上/日,微黄。

新生儿喂养

6个月内婴儿应纯母乳喂养,绝大多数母亲都能成功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能够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营养需要。

母乳喂养相关问题

吐奶

喂奶次数、喂奶量均不要过多,喂奶前避免哭闹,喂奶后不要马上换尿布,喂奶后轻拍背帮助打嗝,垫高床头,右侧卧位预防窒息。若呕吐频繁、量多,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食管较松弛,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容易发生呕吐。

有饥饿表现时再喂奶,吃奶过程中入睡或有时吃奶时间较短,不要强迫新生儿继续吃,否则也容易引起吐奶。

喂奶前哭闹会吸入较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喂奶后换尿布等使新生儿腹部受压的动作会引起吐奶,均应尽量避免。

排便

新生儿期正常的大便性状变化为胎便、混合便,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为稀糊状、金黄色。新生儿期大便次数可达每天7、8次,满月时体重增加克以上为正常。

生理性腹泻:目前认为可能是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母乳中乳糖含量较高,所以母乳喂养儿多见。大便次数可达7、8次/天,大便稀黄、有奶瓣、粘液,只要体重增长正常,无其他异常情况,不必治疗。一般添加辅食后好转。

新生儿护理技巧

新生儿保暖

正常体温范围:36℃~37℃(腋下),母婴同室的适宜室温:22℃~24℃,新生儿需安全使用保暖物品:用热水袋应隔着衣被以防烫伤,不建议用电热毯,以免发生意外。

由于新生儿中枢功能未发育完善及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大,容易散热,因此体温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过冷可造成低体温,过热可导致发热、中暑。适宜的室温和穿戴利于新生儿保持正常体温。

体温在38℃以上或35.5℃以下比较危险,建议家长立即就医。

因室温较宫内温度低,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明显下降,在12~24小时内逐渐恢复到36℃以上。过早洗澡不利于新生儿体温恢复。身上的胎脂有保护皮肤、预防皮肤感染的作用,生后数小时逐渐被吸收,不必急于擦掉。

穿戴应温暖适宜:寒冷季节室温较低,衣服、帽子、袜子以及衣被预热后再用;出生后不要过早的洗澡:出生6小时后、体温稳定再洗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开始增加后再洗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袋鼠式保暖”。

袋鼠保暖是使早产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的关爱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易于操作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暖、便于母乳喂养而且能够促进早产儿及足月儿健康发育。

穿多少衣服合适?

“蜡烛包”不可取。“蜡烛包”时父母强行将婴儿四肢拉直,紧紧包裹,这样做不利于新生儿的四肢运动及触觉的发展

新生儿适合穿什么样衣服?

质地纯棉;样式宽松、易穿脱;新衣物洗后再用,最好使用婴幼儿衣物专用洗涤剂。不戴手套,帽子不系带,上衣宽松、易穿脱,颈部不要用带子打结,裤腰松紧带不紧、袜口不紧,前开扣的连衣裤更方便。

.五官的护理

眼睛如有少量“眼屎”,用湿毛巾擦洗,耳部用软毛巾及时清除吐奶。新生儿眼、鼻等部位每天会有少量分泌物,口周、外耳道可能有溢奶。建议早晚给新生儿洗脸,毛巾要柔软,轻轻吸干水分;没有条件洗澡时,还应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

眼部红肿可能有眼睑感染,黄绿色分泌物可能有结膜炎,应及时处理。

鼻部有鼻痂时不要用棉签擦鼻腔,可刺激新生儿打喷嚏,口腔不要擦“马牙”。因为新生儿全身都在活动,使用棉签不慎易损伤鼻粘膜。

在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是正常生理现象,数周后可自然消退,如果擦涂不仅会造成牙龈出血,还可能导致感染。

耳部流水可能有中耳炎等问题,对大声无反应可能有听力异常,均应及时就医。

口腔粘膜白色附着物,为鹅口疮,可影响新生儿吃奶,应及时用药(用制霉菌素10万IU/ml涂口腔,1天3~4次,至少用7天),以防复发。

脐带护理

脐带(残端)脱落前:保持清洁、干爽;不盖任何物品或包扎;尿布在脐残端下方折叠;沐浴后要用消毒棉签将脐窝里的水及分泌物擦干。在脐带残端部覆盖药物或包扎,不会减少脐炎的发生,而且如果覆盖物不够清洁还会引起脐部感染。

正确消毒脐部:弄湿、弄脏或有少量异常分泌物时,轻提起残端擦干并用75%酒精沿一个方向由里向外涂,如无上述情况,不必每天消毒。世界卫生组织有证据显示,每天给无异常分泌物的脐部消毒并不能减少脐炎的发生。

脐带(残端)脱落后:脱落时间一般生后1至2周脱落;保持清洁干爽;若脐部无分泌物,不必消毒。脐残端脱落后,脐部无分泌物,不必消毒。脐窝有少量无异味分泌物时,可用75%酒精或0.5%碘伏擦净。

脐带脱落前:出血、脓液或脐周皮肤红肿;

脐带脱落后:有粉白色肉芽或膜、脓液或脐周皮肤发红。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

臀部护理

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爽;及时换尿布并洗净尿布;便后用温水洗或湿纸巾擦干,洗后涂护臀霜;经常暴露臀部,洗完臀部,暂时不兜尿布,将臀部暴露在空气中。

女婴:大便后先擦外阴再擦肛门;清洗时也应先洗外阴,再洗肛门,以防粪便污染外阴;外阴部有少量白色物体正常;不要用毛巾等物擦洗阴唇粘膜。

尿中的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湿尿布或不透气的尿布可使皮肤受潮、浸软,此时加上氨的刺激及皮肤摩擦,易发生尿布皮炎。

经常暴露臀部,使其接触空气,可防止真菌滋生,减少真菌性皮炎的发生。

当臀部皮肤发红时,可涂护臀膏,不要自行使用粉剂和抗生素类软膏。出现水痘、糜烂或脓疱时,及时就医。粉剂可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但如果排便后不及时清洗,粉剂会凝结成块,影响皮肤透气,加重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尿布皮炎易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因此用抗生素软膏不一定有效。严重时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新生儿洗澡

室温:26℃~28℃左右;水温:39℃~41℃;次数:灵活掌握,一般冬季每周至少洗3次,夏季出汗多时可每天洗。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洗澡时注意保暖。应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洗澡。每次洗澡持续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先放凉水,后放热水。

日常护理

每天清洗头面、颈、腋下及其他皮褶处;慎用护肤品,建议使用婴儿专用护肤品;勤换衣服、及时增减衣服;定期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皮肤。新生儿油脂分泌较多、皱褶多;汗腺密集,排汗功能较差,汗液易储留,需定期清洗面部及皱褶处并勤换衣被。

不要给新生儿戴手套,这会影响其双手对外界物品的感知和手的正常功能发育。

新生儿睡眠

睡眠阶段:熟睡、浅睡、瞌睡、觉醒,循环往复;每天睡眠16~20小时;夜间醒属于正常现象。

睡眠是新生儿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良好的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浅睡眠时易被声音惊动或吵醒,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觉醒时可以与他说话,给他洗澡。新生儿时睡时醒,清醒时段可发生在任何时段包括半夜,不都是因为饿、尿布湿。新生儿能自己再进入深睡眠,此时不要抱哄以免打搅他。

睡眠环境

室温:22℃~24℃;空气流通、安静;穿戴棉质衣被;及时调整室内光线;入睡前光线要柔和发暗,入睡前不要摇晃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

室内光线要有明显昼夜区别,帮助新生儿分辨昼夜。对于已惊醒的新生儿,可在睡眠时用柔软的被单包裹身体,使他有安全感,不易被吵醒。

新生儿期不能整夜睡眠,婴儿2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较规律的固定睡眠模式,夜间可连续睡6小时左右。入睡前摇晃新生儿,易养成不良入睡习惯,应培养其自己入睡的习惯。

新生儿生理现象

生理性体重下降

2~3天开始体重下降,7~10天恢复;下降程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不用特殊处理。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原因:新生儿出生后头几天摄入量较少,经皮肤、肺、胃、肠排出的水分较多。其中大部分是经肺及皮肤蒸发,以及随大小便、呕吐物(羊水等)排出。环境过热、过冷可加重生理性体重减轻。

异常体重下降:体重下降程度超过出生体重10%,或出生10天后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应及时就医。

生理性黄疸

2~3天内出现,7~10天开始消退;14天左右消失(早产儿4周左右);程度轻,新生儿精神好,吃奶正常;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持续不退或消失后再现,程度重(新生儿下肢或足心发黄),应尽快就医。

特殊生理现象

①假月经②乳房肿大与泌乳③“螳螂嘴”与“马牙”④粟粒疹⑤青兰色斑;以上情况均可自然消失。

母乳喂养的路上我们与您同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zz/6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