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智能化实践如何从能办到办好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市居民因物业费缴纳问题,拨打了当地热线和20多次相关政府部门值班电话,没想到某政府部门接线工作人员却答复说,打事情“办不成”。目前,相关部门已与该居民取得联系,相信他的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然而,新闻中关于热线的内容值得探讨。

政务热线的机遇与挑战

政务热线是政府与企业、群众互动的主要渠道,肩负着人民呼声的“倾听者”、政务服务的“提供者”、群众诉求的“督办者”三重职责,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层面已经多次出台政策,要求政务热线实现多号合并、一号服务,“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印发,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高政府为企便民服务水平。

政务热线多线归并、实现一号服务的复杂性,使得热线的运营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政务热线以单一号码面对公众,提供7*24服务,要求接待能力具备极强的弹性,在高峰期能并行快速响应大量市民诉求,减少排队,在夜间能及时处理市民的紧急求助;热线知识库需要覆盖的内容门类多,专业性极强,无论是社保、公积金,还是工商、税务,话务人员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全面掌握;热线系统与委办单位没有打通,部门存在壁垒,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与更新;在这则新闻中,政务热线的职责“失灵”,则是缺乏与委办单位之间的紧密协同,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单位缺乏有效的督办问责机制,无法督促相关单位更好履职。

政务热线智能化升级的样板

如何解决政务热线存在的“孤岛”问题?多地实践证明,需要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对政务热线进行改造,一是将政务热线的智能化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从制度层面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和考核机制。二是让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热线的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来切实提升诉求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山西大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优化热线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响应能力,与委办单位紧密协同,高效联动,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山西大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于年便实现了多线归并、一号服务,以人力为基础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政务服务。然而随着咨询量的快速增长,热线的服务能力一度受到了极大挑战。为了加强服务能力,大同引入京东智能政务热线,从智能应答、人机协同、智能辅助、实时三率统计、数据预判等多场景入手,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到政务热线的全流程中,热线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还实现了包括APP、网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tianwua.com/xwcd/10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