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独活。
其实,我原本是不叫这个名字的,我原本的名字叫:长生草。
什么?放着长生草这么有灵性的名字不用,却要用独活这么凄凉的名字?
独活味苦平。
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
《吴普》曰:独活一名胡王使者,神农黄帝苦无毒,八月采,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御览》)。
《名医》曰: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生雍州,或陇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列仙传》云:山图服羌活独活,则似二名,护羌胡王皆羌字缓声,犹专诸为专设诸,庚公差为瘐公之斯,非有义也。
重楼
龙葵
辛夷
厚朴
中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产物,是人们摆脱疾病必不可少的。药名文化已有千年历史,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您知道中药名是如何得来的吗?是根据什么命名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的分类命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多方面似不遵科学,而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类比象,直出感悟,结果历经几千年发展,创建出一种妙趣横生的药名文化。
以中药某一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命名。牛膝,因其茎节膨大似牛之膝。荆芥,其茎如荆,味似芥。凤仙叶,其叶如凤尾,花艳似天仙。人参,其根酷似人之形。
以药物本身特殊颜色命名。如因色黄而定名的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因色白而定名的有白芷、白鲜皮、白芍。其它如红花、红藤、紫草、紫荆皮亦如是。又有以双色花而取名者,如金银花又称双花;红蓝花是红花的古名,因其花红叶深蓝而命名之。
以特殊的味道命名。如五味子,因其五味俱全又是果实之核即种子。酸枣肯定是因其味酸而得名。其他如苦参、苦楝皮、甘草等亦属此类。
独特治疗作用命名。比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之功。阳起石,可补阳壮阳以治阳萎。续断,主接骨,续断骨。益母草,专治妇科诸疾。石决明,能明目。远志,功在益智强志。王不留行,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可通乳汁,逐瘀闭。大黄又名“将军”因其可穿肠破肚,荡涤污秽,冲墙倒壁,泻下积滞,风风火火如将军故名之。
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的。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了2次改名换姓。
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玄参: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玄参,其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名。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玄明粉:是从中药芒硝中提炼所得,又被称为“风化硝”。
在清代,遭受了与玄参相同的命运,因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故得名“元明粉”。延胡索:常常用来治疗胃脘痛的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已开始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
这些好听的
中药材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秉着音美、形正、意善的起名原则,我先从姓名学角度分析,不仅罗列案例而且结合姓氏加以分析。不过笔者对中药了解不多,所以希望对中药很了解的朋友做补充。
第一张图里可供起名的中药名实在不多,像“人、卜、儿、八”这些字都是在起名中极难用的字,“刀、干”这种字戾气略重,不宜用于起名,“大、小”会显得格调不高,“川”字用尾不用中,“马”字用首用不尾,这么算来剩下的实在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可供借鉴的部分了。
广白:简洁明快,可用于“任、何、陆、赵”等左小右大结构的非一声姓,不宜用于“王、丁”等简姓和“欧、左”等字形开口朝右的姓。
川柏:川字放中间会影响整体字形一般慎用,但这个名字意象实在太好,所以还是可以用一下,宜用于“冯、陆、杨、孟”等笔势明朗的姓,不宜用于一声字姓、“王”这样横多竖少的姓和“周”这种和“川”走势相近的姓。
马蔺:马字用首不用尾,所以此名仅供马姓考虑,用于起单字名。此名的好处是格调高,缺陷是蔺字字形略直,会和马姓的跃动感形成鲜明反差。
子苓:上图最佳,百搭名字,首先推荐。需要注意的是,用子字时最好不要和姓能组成词,李姓和胡姓属于这种情况。不过王子、李子、凳子等也不算什么坏意象,而孙姓就不要考虑这个名字了,子苓的格调会被孙姓完全破坏掉,孙姓不宜考虑任何接子字的名字。特殊提一下孟姓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否则三个字都朝左会有三个小兵端着枪排成纵队前进的即视感。
天冬:简洁,格调高,但适用性不强。适用于“白、吴、文”等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意象刚健、飘逸或严肃的姓。
天龙:本是好名,但用户过多显得俗套,最好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罕见姓。
方海:简洁明快的好名字,而且用户并不太多,可供很多姓氏考虑。最适合“陈、郑、蒋、沈、韩”等较为严肃的姓,不宜用于“王、梁、杨、张”等ang韵姓和笔画较少的姓。方姓取此单字名效果一般,无亮点也无硬伤。
文元:简洁而意佳的好名字,适用度极高,格调一般,姚姓勿用。
玉竹:意象和字形都不错,音韵尚可,格调一般,适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王姓等字形与玉相近的姓和叶姓等声母为y的姓。
云苓:总体上说没“子苓”好用,但对于李、马、陶等姓来说比“子苓”好用,马姓接子字不太好,接云字简直是标配。
这张图里可用的名字真不多,“艾”是起名常用字,但这三个显然不好用;“竹、芷、苏”这些字都不错,但搭石字和白字显然不是最适合的,总之这些名字不是首字不好用就是末字难用……但也可以多说两句。
白芨:白姓可起此单字名,格调不错。
半夏:算是这些名字里最好用的,但”半“字毕竟不百搭。适用于”刘、陈、徐“等笔画较多的二声字姓。
这张图里可用的也不多,“血、肉”这种晦意字是一定不能用的,“地”字也算了,起到名字里会有“伏地魔”的即视感,“竹茹”等名字音韵实在太差,不做推荐,请注意加下划线的是我提醒慎用的。
朴硝:不要认为这个名字好用,这个药材的正确读音是poxiao而非puxiao。所以要起一个读音为puxiao的名字的话最好别用硝字,换成霄字较好。
百合:意象本来不错,不过未来五十年内还是慎用吧,本来格调就已经被拉低了,最近还被添加了一些容易被人想歪的意象。
合欢:何姓起单字名“何欢”不错,其他姓氏起此名效果一般。
决明:决字戾气重不好用,这里提出这个名字是建议换掉决字,改成“觉明”效果会好很多。
苏木:其实比苏叶好用,适用于“陈、罗、唐”等意象偏正的二声字姓。
杜仲:适合杜姓起此单字名。
远志:意象很好,算是百搭,但问题是用户过多,格调不高。
沙棘:沙姓单字名可以考虑,其他姓氏起名最好不要放沙字在中间。
灵芝:本是名贵药材,不过用于起名的话太有名反倒会拉低格调,音韵不错,简体字形不错,适用于四声字姓。
青黛:意象不错,其实效果一般,适用于意象偏婉约的二声字姓。
京墨:很容易被忽略的好名字,注意“京”字的搭配,最好不搭“刘、唐、余”等姓,适合搭意象偏儒雅、字形不对称的二声字姓,所以“徐、梁、韩、冯、袁”等姓是不错的选择。
看到这里就需要特殊提下了,珍珠、茯苓、茴香、胡椒这些常用的名词要慎用于起名,免得落入俗套,再说孩子晒黑了绰号变成黑胡椒怎么办……
南星:用字普通而不失格调的好名字。“星”字现在是一个被低估的常用字,其实搭配得当非常好用,配南字算是妙笔。起这个名字要注意搭配意象开阔明朗的姓氏,如”张、郭、潘”等姓,不宜配意象婉约的姓和二、三声字姓,女孩慎用。
厚朴:意象偏朴实、谦和的好名字,音韵百搭,只要不搭“候、楼、柳”等ou、iu韵的个别姓氏即可,缺点是厚字的厂字框太扎眼,如果看着不顺眼可以考虑换成后字。
香茹:意象不错,但论格调的话还是“相如”高些。
贯仲:不介意孩子被起外号叫“观众”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名字,既刚正又古朴,很适合男孩子,音韵略蹩嘴但百搭。
这页确实乏善可陈,妙字基本被配坏了,有些戾气重的一定不能用,海龙意象不错但却是俗名。有知友说浮萍是个好名字,我实在不敢苟同,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起轻飘飘的乃至轻浮的名字,最好也不要触及飘零、飘逝、流离等意象,免得孩子长大后不满意乃至自卑。名字动则须如鲲鹏般有力,静则宜如日月般永恒、如松柏杨柳般植根或如藤蔓似有枝可依,切莫动而无力、行而无向。
另外我还注意到这里有个名字叫“通天”。高调、浮夸的姓名会引起大众反感,一个简简单单的帅字尚且会引起半数以上人的反感,更何况是像“通天、神明、大帝”这种名字。而且将“天”字用于末字时最好前承一个接地气的字,以避“登天”之嫌。
这页的情况比上页好一些,简单分析一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黄字不中置,但可用同音字替换;野字不是不能用,使对了会有奇效,用“野”字的至妙之处在于前承明亮字后接毅重字,如“光野、新野、野正、野承”等;虫字旁的字除“蝶”等极少数字外一律不用;鹿、羊、虎等褒义动物可以用于名字中,但切忌物象化,涉及动物名称时要注意搭配,使名字尽可能地产生正面的抽象意象,避免形象化,也就是说,涉及器官、食材、代谢物质的字和相关同音字是不适合搭配涉及动物名称的字的,上面的鹿角和鹿茸明显是反面例子,正面例子有“鹿白、松鹿、骏虎、虎城”等。
黄柏:黄姓可用此单字名。
菖蒲:建议将“菖”字替换为“昌”字,搭配非ang韵的二、三声字使用。
菘蓝:意象不错,可搭配非一声的单体或左右结构字使用。
紫苏:这是一个众推名,意象、字音、字形都不错,但未来面临流俗的可能。此名适用度很高,不适用于王、李、孙姓,最适合笔画数适中的二、四声字。
紫芝:音韵契合不佳,没紫苏好用,但格调略高一些。
紫苑:较紫苏明快一些,适合张、何、韩等温婉度适中的姓氏,不宜用于马、高、牛等奔放型的姓氏。
寒水:气势偏冷的名字,需要注意姓氏搭配,尽量搭冷热度适中的姓氏,如张、郭、冯等,避免搭配李、朱、庞等热型姓,宋、白、严等冷型姓和,高、钟等增势姓。
檀香:檀香是个好意象,但香字势必影响格调,将香字替换为“相、湘”等字效果则会好很多,改成哪个要看姓氏。若姓氏为王、于这种结构简单的字,用湘字好些;若姓氏为笔画数目适中的字,可以考虑用相字;姓氏笔画数太多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音韵上问题不大,除了带an韵的韩、谭、栾等姓和带t的唐、陶等姓都没为题。注意要避开动物谐音姓。
二字药材名就分析到这里,资料不全,如有重要遗漏欢迎在评论区里提醒我补充。接下来分析三字的。话说三字药材名里面可用的更少,而且不好全用,我简单说吧。
山道年:道年二字可用,此名典雅而古朴,适用度高,最适合张、周、郑、谢等风格古朴、气质相配的姓氏。这种名字可能会显得老气,所以还是最适合有文化底蕴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喜欢可爱风的家长不太待见这种名字。
川木通:木通二字可用,宜配一声字姓,郭姓神配,也可搭苏、安等格调优雅的姓氏。搭配高、周等姓氏时最好将“木”字改为“沐”字,以免字形呆板。
小叶朴:叶朴二字可用,吴姓神配,简体字区最好搭上下结构字的姓,二、四声为佳。叶姓不建议取此单字名。
文冠木:文姓可直接取此名,其他姓氏冠木二字可用,梁姓神配。
水蔓菁:蔓菁二字太复杂,意象虽好但不推荐用。
四方藤:方藤二字可用,宜搭配笔画较多的姓氏,不配ang韵。
四季青:季青二字简洁明快,很适合用在名字中,百搭,最适合宋、蔡、范等风格典雅的姓,若姓氏笔画较多可将“青”字换为“清、卿”等字。勿配李姓,勿将季改为继。
后面的图片信息含量不高,所以不贴了,仅从中总结一些可供借鉴的。
冬凌草:冬凌二字可用,风格偏冷,需要搭配温度适中的姓氏。
素馨花:素馨二字可用,素是高俗字,馨是庸雅字,二字搭配到一起正好各显其长。这个名字风格清新明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和一些婉约风比较难驾驭的姓氏。当然涉及鲜花的名字就不要往牛马上贴了,这里我要说的是胡姓,素字是连接奔放型姓氏和婉约型尾字的极佳媒介。
徐长卿:最有典故的药名。传说文人门客徐长卿亲采一味草药为宋太祖赵匡胤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老胃病,却说不出此药之名,于是宋太祖将此味药材命名为徐长卿。实际上此药别名寮刁竹,并非一个好意象。但美好的典故似乎比潜在的意象更重要,人们依然喜爱这个名字。我也很高兴能将这个名字作为本文的收笔之处。
有关中药药名的有趣典故蒲松龄巧对中草药名的故事在山东淄川,民间流传着蒲松龄为治病救人、偕陈淑霞上山采药并巧对中草药名的故事。话说淄川王鹿瞻之父腿部残疾,夫妇二人屡屡虐待老人。有病不予施治,饭食不给享用。老人病情日甚一日,无奈离家出走。某日,老人昏厥于郊野之外,被路经此处、孤苦无依的妙龄女子陈淑霞搭救。附近村上有个王银匠,为人忠厚,怜悯并收留二人暂住自家。陈淑霞一面护理老人,一面为王银匠小女教授诗文。
一天晌午,蒲松龄应邀去为王银匠新盖的草楼题词,巧遇陈淑霞。先前,蒲松龄曾为陈淑霞排忧解难,陈淑霞对蒲松龄既怀感激之心又具敬仰之意,二人相见分外惊喜。略作寒暄,蒲松龄即为老人诊脉问病,开具药方,并准备上山采药。陈淑霞欲同行,面呈羞涩地对蒲松龄说:“我替你拿药篮,跟着你学认几种山里的草药,日后也学着当半个郎中,济世救人”。她又说道:“刚才一见你,便闻到是‘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闻此言,蒲松龄便知陈淑霞懂得中医,也欲成全她将来为医之美,便慨然应允陈淑霞一同前往。
于是,二人提篮荷锄,来到深山间,攀岭爬坡寻觅、采集草药。蒲松龄一来触景生情,见物逸兴,二来也想借机考察陈淑霞。于是语意双关地吟唱道:“密陀僧牵牛过淮溪(膝),生地耕成熟地。”陈淑霞随即对答:“先生所言的密陀僧、牵牛花、淮膝、生熟地皆为草药之名,我听人说的下一句是‘山慈姑(菇)海马穿云岭,红花配上金花。’”蒲松龄云:“小姐所言亦皆为草药,的确见识不浅”。随后,他又来了一句药性赋:“红芽大戟将军库”。陈淑霞对曰:“金线重楼宰相家”。蒲松龄再言:“将军原为牵牛子”。陈淑霞又对:“国老已是白头翁”,并说:“甘草将军、大黄国老,终究要成为白头翁的,年轻不可孤高自傲也”。蒲松龄见难不住她,再出一句:“白头翁坐长山独活千年”。陈淑霞故作难色地说:“这白头翁、长山、独活、千年四味药可把我难住了,容女子稍作思量”。蓦地,地上一棵红娘子映入眼帘,陈淑霞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红娘子上重楼连翘百步(部)。”红娘子、重楼、连翘、百部与白头翁、长山、独活、千年四味草药,句句相对,环环相扣,妙趣横生。蒲松龄连声叫绝,翘指称赞。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王维因中药而结亲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大诗人王维在居士山隐居读书时,一次偶染小疾,便上街去买药。当他来到一家药店门口时,见柜台后坐着一位容貌秀丽、文静素雅的少女,心中不禁暗暗称奇:“穷乡僻壤,竟有如此不俗之女,不知她才学如何,何不试她一试?”于是,王维上前问道:“姑娘,今日小生出门忘带药方,望姑娘方便一二,不知可否?”姑娘彬彬有礼地答道:“方便顾客,治病救人,是医家的本分。”
王维问道:“一买宴罢客何方?”姑娘略加思索,莞尔一笑答道:“酒毕宴罢客‘当归’。”
王维接着又说:“二买黑夜不迷途。”姑娘对答道:“夜不迷途因‘熟地’。”
王维继续说:“三买艳阳牡丹妹。”姑娘回答道:“牡丹花妹‘芍药’红。”接着,他俩又一问一答如下:
“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有‘远志’。”
“五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好‘陈皮’。”
“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
“七买难见熟人面。”“难见熟人是‘生地’。”
“八买酸甜苦辣咸。”“世人都称‘五味子’。”
“九买蝴蝶穿花衣。”“‘香附’粉蝶双双归。”
“十买青藤缠古树。”“青藤缠树是‘寄生’。”
姑娘用10种药名巧妙地回答了王维提出的10个问题。王维对此十分佩服,连连赞赏,道谢而去。从此王维更加奋发攻读,后中进士,始终忘不了那姑娘,便去求婚,喜结良缘,留下了盛唐时期因中药而结亲的爱情佳话。
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家有刘寄如,不怕刀砍头。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一味丹参药,功同四物汤。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无家。疽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拿。铁脚威灵仙,沙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穿山甲,王不留,产妇见了奶长流。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在短短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的情书冯梦龙的《桂枝儿》: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清代褚人获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从这些有趣的中药名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明清两代时,中药业在我国的兴盛和中药知识在我国古代民间的普及。
五、中药名联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镜花缘》第70回: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长寿金盏草蝴蝶花木贼草慈姑花半夏玉簪花蜜蜂草水仙花妒妇草还有将中药名嵌入对联的。如: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又如: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有副药名联更奇妙: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一中药店门联:
将军红大戟国老金重楼。将军是大黄的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是蚤休的别名。金,这里也作为动词。一中药店老板新婚,友人送他一副对联:
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
金钗,是石斛的别名;门东,是麦冬的别名;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王孙,是黄芪的别名;房苑,是防己的别名。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六、中药命名的有趣现象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与方向有关)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与四季有关)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与五色有关)甜石莲、酸枣仁、苦参、辣蓼草、咸秋石。(与味道有关)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与五行有关)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丸。(与气象有关)山药、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与地理有关)猪牙皂、牛膝、羊踯躅、马宝、鸡血藤、狗肝菜。(与动物)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龙胆草、蛇蜕、马勃、羊肉、猴枣、鸡内金、狗脊、猪苓。(与生肖有关)如一见喜、两面针、三七粉、四叶参、五倍子、六神曲、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与数字有关)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与数字有关)川桂枝、川黄柏、川大黄、川贝母;广木香、广郁金、广陈皮;湘莲肉;苏薄荷;浙贝母;建泽泻。(与产地有关)金鉴羊肝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匮肾气丸。(与五脏有关)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威灵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益母草善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合欢,其原植物的特点是其叶至暮即合(《本草拾遗》),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防风,善治风症;续断,能接续断折。此外,尚有蚤休、忘忧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七、诸葛亮后裔用中药名撰写的一则祭文呜呼!秋桂枝高,痛泣威灵仙去;冬桑叶落,更悲子不留行。恭维我兄斐斋公者,禀性光明,持躬厚朴,细辛处事,苦练成家。诚大腹之能容,亦合欢而有庆。只为潼关失怙,苦丁慈父之忧,於焉海经商,苦遂劳人之驾。迨至业精百草,利获千金,新会朋侪,当归故里。余粮满石,有时则润及慈姑;益智多仁,至此苦忧知母。胥肉果团圆以序乐,弟昆布慈惠而无私,宜乎宝树联辉,五加其一;银花叶瑞,二妙成双。有事必不违心,随遇自然得意者也。胡意平生急性,留毒归身,病起无名,含吐未能活络,医诚没药,肿痛改以连须。百药徒煎,千年难健,怅登仙于紫苑,徒洒泪青风也乎。兹际梅开绿萼,桔皱丹皮,律转阳春,期当望月。驾车而车于熟地,借巢穴于原枝。弟客连翘,哀声续断。范等厚蒙友爱,薄荷教言。叹栀子之已亡,悲使君之不见。歌声薤白,聊呈竹呈之觞;服带麻黄,有感荆花之谊。望车前而洒涕,束果本以为刍。血献仙茅,香供白檀一炷;露擎佛手,酒酌红曲三杯。神曲有歌,公英束格。八、中药名谜唐诗中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为四味中药名:首句谜底是当归;次句谜底为白头翁;第三句谜底为人参,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人陌生),另一解为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谜底是生地,解为出生之地。宋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句,谜底为中药名千年健。元曲徐再思《凭栏人·春情》中有“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句,谜底为相思子(松玉钗、羞镜台等均为相思之态,子指所思之对象)。俗语有奶便是娘,谜底打中药名二,为乳香、知母。也有用三国时人名刘阿斗猜一中药名的谜语。其谜底为使君子。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即指刘备,刘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亦即使君之子。九、中药顺口溜中药顺口溜在民间传说中非常多,如: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形容威灵仙的治疗骨骨更在喉的功效)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形容七叶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疗痈疽的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十、中药名谜语低头思故乡——怀熟地故乡——熟地异国——生地不生第二胎——杜仲牧童——牵牛子九死一生——独活三九时节——天冬包龙图——首乌司机——车前子昭君出塞——王不留行天女散花——降香长生不老——万年青绿林好汉——草寇病入膏肓——没药自卫还击——防己他乡遇故知——一见喜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春眠不觉晓——安息香春常在——四季青一年十二月——四季青断肢再植——骨碎补东坡(郭)先生浑不知——狼毒有言在先——白前老实忠厚——厚朴黑色丸子——乌药演讲技巧——白术机构繁多——百部户——芦根雪——夏天无葬花——安息香武松杀嫂——穿心莲土皇帝——地龙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举头望明月——怀熟地天天向上——连翘偷梁换柱——木贼言语肤浅——陈皮莫用小人——使君子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十一、用中药名写成的小说段落《幽闺记》是一部南戏,为元人施惠所作。第25出《抱恙离鸾》,用中药名着重描摹了一位庸医为人看病出诊前的情景。作者前后共运用了药名近60种,文笔幽默,借代风趣,把一个庸医骗子的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色彩。
赵李访熟地路遇密陀僧同坐风车子来到怀山村进村拜国老已是白头翁蛇婆拄虎杖金花插云鬓玉女递上八角扇兵郎敬上一叶烟秋兰捧出矮地茶川子献上杏仁干云母怀乳女真子长孙剥食瓜蒌仁王翁对弈贝子父了哥细读百部书孩儿拳头逢人打神女重楼抛绣球八哥铺开千张纸笔头草书绘龙凤满院百枝姊妹花株株侧柏万年青房周遍长爬山虎月桂盛开十里香美人蕉下蛐蛐叫千年树上蝉子鸣家雀飞进燕窝里地面小草藏家兔斑猫习捉鼠粘子乌鸡刨食九香虫土狗慢啃羚羊骨牵牛细嚼赤小豆忽听门外人言语二人抬进一病人药老诊病黄姑娘呃逆配剂旋复汤旋复汤有代赭石人参半夏大枣同甘草入药生姜引一碗水煎保安宁药王论药第九节金鸡晚唱已黄昏餐桌摆上鹿肉酒雀儿蛋糕陈仓米女宛盘中媳妇菜五味飘香醉王孙秋风习习夜关门天麻之时鬼点灯丁父珠母送远客临赠药本一长句大将军骑天马执大戟头戴穿山甲小红娘坐莲台握小香身披金银花佛手致意多谢了古月初上正当归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日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在中药学的世界里,补药分为四大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在补气药里最有名的是人参,而补血药里坐头把交椅的则非当归莫属。因此,当归又被称为“妇科人参”。
人类服用当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归最早见于《尔雅》,称为“山蕲”,“蕲”是古“芹”,只因它的绿叶小白花和芹很像,故称之。当归是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野生当归多生长于甘肃、云南、四川等高寒多雨的山区。现在的当归大多是人工栽培,遍布很多地方。当归的种子春季发芽,夏季开花,花白,小且碎。入药,得三年后的秋季采挖。采挖时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然后切成寸长小节即可使用。
当归一名的由来很有意思。一种说法是因为它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还有一种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言:“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这正好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趣相同。
古代的男人常常要出远门去考取功名,上边疆打仗,到外地谋生活或者是约三两好友去吟诗作画、云游四方。那时不像现在有手机电话、互联网可以随时联系。常常一别经年,杳无音信。唯一的联系途径就是鸿雁传书,以解相思。无奈之中聪明而诗意的古人,想出了在书信中夹寄当归的方法以表相思之意。故有“相思难避如逃疟,一味文无是良药”。
久思成疾。在家里,日夜盼儿归的慈母念道:“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日夜念夫归的思妇唱道:“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她们只有把饱含思念和眼泪的当归,遥寄给远方。在远方,思归的游子,同样在唱“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游子疲惫当归乡,最念老屋居高堂”。亲人从遥远的家乡寄来的当归,该是他们心灵最好的补药吧!
历史上关于邮寄当归的典故很多。仅《三国志》中就有两例。一例是曹操听说太史慈在为东吴服务,知道他很有才华,要他弃吴归魏,便给太史慈修书一封,里面放了一味当归。还有一例是大将姜维投靠诸葛亮后,魏国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信给姜维,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意在要姜维回归魏国。姜维深知母心,回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中药名),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后非常理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拒绝。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立姜公祠,祠内有副楹联:“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成为千年佳话。
当归,当归,离人当归来。这个独特而具有诗意的名字,不仅表明当归是一味治疗身体疾病的良药,而且还被古人想象为治疗心理疾病“相思病”的仙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