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一个可爱的“菊畹”
郑名富
在云南省的东南部,有一个县,名叫“泸西”,它是属于红河州所管辖的;提起泸西,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菊畹”。
什么?菊畹?对!不错!就是菊畹!我告诉你,菊畹可是一个很好看很好玩的地方呢,如果你想观光览胜闲情逸致的话,那来这儿绝对没有错,而是非常非常的正确。前些日子,我曾经到该地去亲自感受和体验过,觉得它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要更富有诗情画意、还要更撼人心魂,我敢说,谁到这里来他(她)都会倾倒、都会沉醉、都会迷恋不舍的。
下面,我想把这个菊畹给你做一番简单的介绍,以便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浮光掠影一鳞半爪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要对你讲清楚的是,菊畹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就在三塘乡境内。它离乡政府有11公里,隔县城有10.3公里。该村依山分布,三面环林,地势东北向高,似屏风抵挡着东北风的侵袭,到了冬天无严寒;西南向低,是坝子,成脸盆状,周围浓荫溢翠,到了夏天无酷暑,是一个冬暖夏凉的地方,被人们称为“神仙福地”。
菊畹整个村有国土面积7.06平方公里,其海拔达余米,属于中温带的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4℃,年降水量毫米,有林地近余亩,乔木林绿化面积居全县各村之首。这里种植着玉米、小麦、洋芋、烤烟等,为该村的主要产业;另外,它还是有名的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种有草乌、半夏、当归、黄芪、板蓝根、荨麻、金银花、龙胆草等;除此,山上还有大片大片的果木,什么杏、桃、梨、苹果、柿子、核桃等,几乎差不多都有,这些果木都是“成年树”,并不是“幼树”,每年它们都是满树满树硕果累累,压弯枝头,其丰收的景象真可谓是甜透人的心窝。
有农作物、有中草药、有果木,这还不足为奇;要讲“奇”的是,在那些农作物、中草药、林果之间,还穿插点缀交织着无数的刺荆花、山稔花、荞花、洋芋花,这些花有的是成团成簇的,有的是成条成带的,分布得很有秩序,一点儿也不凌乱,就像是有人事先规划过的,它们红橙蓝白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让谁见了都怦然心动。这里,特别要讲一下的是,该村还生长着上千亩的万寿菊,每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它们便一起灿然的绽放,如同蓝天上的白云纷纷地飘落下来,很蔚然壮观,吸引着四面八方游人们的到来。菊畹村原先叫吉湾村,那么,它为何要更改名字呢?其缘故嘛,那就是因为这里有上千亩的万寿菊并成了这个地方的“标志”,在当地的俗语里,“菊畹”就是像菊花那样美丽的地方,所以,当地根据这一点,便将吉湾村改成了菊畹村,他们认为原先的吉湾村这个名字不妥当,只有菊畹村这个名字才相符。
“山上花红药材茂,山中人笑烟草盛,山下水碧林果丰。”这就是泸西县三塘乡菊畹村的真实写照。菊畹四周青山翠屏,溪泉淙淙,雀鸟和鸣,除了冬天外,还有春夏秋三季都是绿浪滚滚,花儿喷香。山脚下,是一幢幢崭新的民居,这些民居大多都是水泥灰砖平房,还有一些是两层高的小洋楼。山顶上,是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由银白色的铁架托举着,高一百多米,昂然耸立于半空中,单那叶片就有三、四十米长,一年四季,只要有风,它们便呼呼啦啦地转个不停,就如同飞机在跑道上起飞一样,很撼人情襟,是该村的一大景观,凡是来菊畹的游人,这风力发电机他们是不能不看的。
菊畹虽然处在山野之中,很偏僻很闭塞,但却有通村的水泥公路,从三塘乡可以坐小巴士或者三轮车、四轮车直接到村子里来,交通很方便,一点儿也不难。由于这里自然环境良好、风景优美,具有很大的潜在的经济价值,所以当地便将它打造成了一处“休闲度假村”,这处度假村跟别的地方的度假村是不同的,它突出的是“养生”,这是它的特点;而这特点,是好多别的地方的度假村所没有的,因而它就受到了四面八方的青睐。现在每天都有不少的客人来游玩,很热闹,欢声笑语,随风飘扬,充满村子的角角落落,比三塘乡的街上差不了多少。
来菊畹,除了看美景外,你还可以吃到“生态养生餐”,这可是世上少有的一种美食哟!请问什么是“养生餐”呢?我想,估计你还没有吃过,不妨我给你讲一讲:刚才在上面曾经说过,菊畹村里的农人们种有不少的中药材,他们将这些中药材进行研究,搞深度开发,将它跟“餐饮”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道道独特而又可口的菜肴,那就是“养生餐”,诸如土茯苓炖乌鸡、兰花参炖排骨、糖煮板蓝根、素炒荨麻……药膳具有保健疗效,成了中草药产业链的延伸,这种“养生餐”是菊畹村人们的一大发明和创造,别的地方是没有的,而只有这儿才有。如果你来该村游玩,会看到村中有好几家“农家乐”,这些农家乐除经营别的饭菜外,他们大多都有这种药材做成的“养生餐”可以提供给你品尝,让你大快朵颐,一享人间的美味,叫你乐滋得没法!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的菊畹村是一个很不错很可爱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好看的,而且还有好玩的,同时还有好吃的,另外还有好住的(指度假村),谁到这里来都满意得没法,直竖大拇指把它夸。朋友!我的五湖四海的朋友!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到这里来亲自感受和体验一下吧!
作者简介
郑名富,男,年毕业于广东省的中山大学,曾经在广州市的教育、文化部门干过,现为专业的撰稿人,本人小说、诗歌、散文、戏曲、词赋都会写,一个文学上的“多面手”,目前已发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篇(件),其中有篇(件)曾获得过地级以上的“征文”奖。
责编
王清雅
编辑
谢乔平、赵振宇
图片
泸西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往期回顾
摄影欣赏
赵永胜:用心灵去捕捉美好的瞬间
采风
赵乔红:阿庐湖(诗歌)
荐读|马思耀:人生我们曾短暂陪伴(诗歌)
荐读|刘群:谒杨绳武墓记(散文)
郑名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