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
两位不同学科的老师“跨界”同堂授课
这样的课堂,你感受过吗?
为进一步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日前,在一场由江苏省教科系统首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组织的跨学科教学研究现场教学研讨活动上,展示了这样两节“生物+地理”双师展示课。
据了解,这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可“大有来头”
工作室领衔人分别是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市劳模李树民老师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市劳模王荐老师
每节课均由
一名生物学科老师和一名地理学科老师
以同一个主题为学生进行同台授课
打破了一课一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呈现了学科融合的新颖教学课堂
市北高中地理学科廖苗老师和一女中生物学科曹进玲老师的《植被与环境》一课,探究新疆气候干旱的地理原因、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以及云杉林的分布位置,从云杉的生长特性和与之相适应的生长环境特点,讲述了天山牧场的转场问题,针对天山牧场的发展,带领学生层层递进式地探索区域选草、育种、种植等内容,研讨了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一女中生物学科荣莹老师和市北高中地理学科邱玉超老师的《中国的生物灾害——以蝗灾为例》课上,学生们一来到现场就被鲜活的蝗虫吸引住,瞬间打开了他们探索蝗虫的好奇之门。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从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蝗灾)的成因入手,分析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们了解了蝗虫的特征和习性、形成和危害,用天马行空般头脑风暴的思维方式探索了防与治蝗灾的方法。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拓展了视野,掌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后的交流研讨会上,两个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研讨活动是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方案背景下教育教学实践的大胆突破,跨学科教学体现了教学内容多样化、教材重组、教学资源整合和学习方式融合的多元优势,把学科核心素养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科核心素养得以真实落地。
王荐老师强调了核心素养、学习方式等的融合:
当学生分不清楚课堂中哪是生物、哪是地理时,就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融合。
李树民老师概括了跨学科教学的“四个三”:
三个取向(标准取向、能力取向、生活取向)、三个跨界(跨标准之界、跨教材之界、跨认知之界)、三实(实际、实践、实效)、三线(知识线、问题线、方法线),跨学科教研是新课改新取向、新样态和新趋势。
最后,工作室两位领衔劳模共同表示
两个工作室将保持创新发展的目标追求
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深度探索跨学科研讨
广泛开展业务培训
扎实推进师徒帮教等活动
着力打造工作室品牌影响力
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成
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平台”
解决教学科研难题的“攻关站”
培养高水平教师的“练兵场”
为促进全市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往期精彩回顾致敬劳动者!无锡教育这些集体和个人获殊荣
市区公办小学施教区、公办初中对口小学
无锡市区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发布
市区幼升小、小升初热点问题权威解答
总分分,一图读懂江苏高考新方案!
这场万名师生参与的快闪活动,等你投票
无锡市教育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