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养生别踩“坑”
本报记者燕声俗话说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如果伏天的
养生工作做好了,身体
就会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但是在养生过程中,
很多人还存在一些
误区。
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容易中暑!
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则不太适宜。
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曾介绍,夏季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暴走的中老年人,虽大汗淋淋仍坚持锻炼。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这样的天气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大汗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酷热的天气如果持续锻炼很容易引起中暑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过度运动,因为出汗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脏病、脑梗等病的发生。
伏天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2不能喝冰镇饮料?
太绝对!
有人说,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就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医院风湿科主任赵剑锋表示,这种说法太过绝对。夏季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此时喝一点冰镇的饮料或吃一点冰镇的西瓜或冰棍,既可以解暑,同时又能让人觉得舒服,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恨不得一口气吃几根冰棍、顿顿都喝冷饮,那当然对身体有害无益。
3伏天养生防寒最重要?
防暑是第一位!
有些养生说法提到,三伏天里最重要的不是防暑,而是防寒。
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智指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最易发生的疾病就是中暑。除了高温暴晒的室外,闷热潮湿、通风不畅的室内也是中暑的多发之地,要提高警惕,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有人认为,既然在室外高温暴晒容易中暑,那么待在室内避暑应该就安全了。实际上,中暑并非只有在高温的室外发生,在潮湿闷热、密闭通风差的室内一样会发生。
三伏天防暑是第一位的,但并不代表夏季就不需要防寒,对于很多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贪凉的人来说,防寒还是需要注意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燕声万涛值班主任
范宏博转载及投稿
-转邮箱:ln
cnki.net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