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纯净慢生活
做过多年的网络人、新媒体人,不知不觉中就会被“网言网语”所浸染,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对“网言网语”作些归纳和分析。比如我曾把网络流行的缩略语现象归因为“群体性焦虑”——网络信息大爆发,迫使网民加快了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节奏,因而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焦虑:觉得一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太长了,读着累写着也累,于是缩略成三个字的“我伙呆”;觉得三个字的“这样子”也太长了,于是缩略成了“酱紫”;两个字的“知道”也太长了,于是被缩略成“造”。
所以,“酱紫滴春色”可以理解为“这样子的春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酱紫色的春天”。
以下晒出的,都是去年三月或今年三月所拍。酱紫色,或者就叫紫色。画画的人早就说过,紫色是最难调准的颜色。
冷色调的蓝+暖色调的红,到底有多少冷、有多少暖?神秘的比例,惟有紫色知道。故曰:冷暖紫(自)知。
细叶美女樱
见过几种不同花色的细叶美女樱,红的、白的和紫的,但似乎都带有紫的基因。白的,总会带点淡红;红的,又隐约流露出一层深蓝;就是紫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偏蓝有的偏红。
其实不用等到三月,在二月的寒风里,就可以拍到细叶美女樱花开的身影。据说是原产于南美热带,是因为一腔热情才不畏寒冷?
宝盖草
有人说紫色代表尊贵,是贵族、圣人、帝王之气的象征颜色。可这宝盖草却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野花杂草,何以尊贵?
不过宝盖草又名“接骨草”,既可治跌打伤痛、骨折,还可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这就可尊贵了,即便是身处荒坡野谷,开紫花也理所当然。
花叶蔓长春
这个紫花有点冷,所以长了个五边形漏斗状的花冠筒,是用来盛阳光的么?
芫花
对于树根捕鱼,小时候有过体验:取两段树根,在山间小溪的上游,用石头将树根捣烂,把树根汁冲入溪水。几分钟后,下游方向的小水潭里就有溪鱼晕晕乎乎傻傻呆呆地浮出水面,供你捕捞。未及时捕捞的,过不了半小时就又恢复常态,潜入水底,钻进石缝,你再想捕捉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年只知道捶树根,却不曾分辨到底是芫花(闹鱼花)的根还是醉鱼草的根?如今认识了芫花,也认识了醉鱼草,可到哪里去寻找清澈而多鱼的小溪流?
夏天无
这张照片先在朋友圈晒过,虽然说明了“名叫夏天无”,可还是有朋友问,这小鸟似的紫花叫什么名啊?
就叫夏天无。感谢春天!
紫荆
这是豆科紫荆属植物紫荆,正宗紫荆,与香港的“洋紫荆”(学名红花羊蹄甲,豆科羊蹄甲属)同科不同属。
大花“洋紫荆”深受香港民众喜爱,因而获得了香港特区区花的尊荣;而小花紫荆,早就被唐诗宋词渲染了丰富的文学色彩,成了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以下9种可吃羽衣甘蓝
所谓甘蓝,就是包菜。
白包菜(浅绿色)常见,紫甘蓝少见,所以菜场里紫甘蓝就要贵一点。而这羽衣甘蓝,不过是紫甘蓝的一个变种(不知是不是转基因作物)。种在校园里,就是花,不是菜!
迷迭香
久闻迷迭香大名,知道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烤肉、烤土豆什么的。但直到年3月,才亲眼看见迷迭香开花的样子。
是不是有点神秘感?
紫云英
对于紫云英一点都不陌生,小时候山村梯田里大片大片的红花草,就是它。牛最喜欢吃的草,可不能让它吃,因为这是生产队里肥田的草。
现在才知道,紫云英花蜜是优质花蜜,而且,清炒紫云英也是一道生态好蔬菜。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也是可以清炒上餐桌的野菜,听说味道比蒲公英还好。
蒲公英是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
诸葛菜
好吃不过菜。诸葛菜既然都叫菜了,那凉拌、热炒都可以。
只是在城里,诸葛菜不会有好多,而它周围的汽车尾气不会少。想吃诸葛菜?算了吧,还不如留它做美景,拍照拍视频,更实在。
紫杜鹃
杜鹃花是可以生吃的花。
把花萼去除,反花芯抽离,花瓣直接入口,淡淡的酸,淡淡的甜,那正是记忆中的童年。
野豌豆
如果想吃豆子,那要豌豆不要野豌豆,因为野豌豆的豆子实在是太小的,连绿豆都不如。
可如果是想吃豆苗,看样子猜测野豌豆要比豌豆好,更嫩更碧绿。但到底是没吃过,我来是拍照的,我不是啃草的。
红花酢浆草
红花酢浆草也叫紫花酢浆草,可见红与紫总是纠缠一起分不清。
这种来自南美热带的植物,除了观景、入药,听说也可做菜,凉拌、清炒或打汤。
紫玉兰
紫玉兰不仅好看,还可做药、做茶、做菜。
网上看到别人上传的酥炸玉兰花片,与赣南客家菜里的炸玉(芋)兰片很像啊!玉兰花开有时,遥想当年,客家祖先仿造紫玉兰花瓣的样子,用芋头、淀粉和食用红做成了玉兰片,那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作者其它文章↓↓>>学生手机里的校园春光
>>我的拍花月记
>>癞蛤蟆孵出白天鹅,萝藦是怎么做到的?
>>我不是农民,但我是农民的儿子
>>小小一座校园,竟也有50多个科
王光忠喜欢你的喜欢